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2、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 )
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 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
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 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
21、1925年,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在给前皇太子的一封信中表示,要“让那些掐着我们脖子的人松松手”。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基于( )
A、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B、纳粹上台造成的政治威胁
C、凡尔赛体系对德的严厉制裁 D、世界大战即将到来的威胁
20、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19、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 )
A、日本门户打开了 B、改革时代到来了 C、民主政治建立了 D、扩张战争开始了
18、1850年以前,西欧的英法等国人口死亡率大约为25%,1914年下降到19%。英法等国这一时期人口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战争大幅减少
C、列强之间关系发展均衡 D、工人运动日趋缓和
17、两宋时期,两浙路、福建路、广南东路科举出身的进士占了全部进士人数的27%,而在南宋,这个数字达到了52%。这主要是因为( )
A、科举制的推广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皇权得到加强 D、北方受战争破坏
16、“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中,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
A、西欧的地理大发现 B、中国新文化运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欧洲的工人运动
15、孙中山曾称赞某国:“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新共和国,与中国作佳邻焉。”孙中山称赞的某国应当是( )
A、日本 B、美国 C、俄国 D、德国
14、从一项统计数字来看,(德国)全国食糖消费量从1876年的平均每人6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21.4公斤,棉花消费量从1871年的平均每人不到3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7.6公斤,储蓄存款从1870年约15亿马克增加到1914年的约200亿马克。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德意志的统一 B、普法战争吸收大量赔款
C、德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D、德国发动战争掠夺大量资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