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 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
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 ④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 )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2.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C.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D.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1.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
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8、(1)(4分)
(2)(4分)
(3)(4分)
(4)(2分)
27、(1)(6分)
(2)(6分)
(3)(6分)
26、(1)(6分)
(2)(4分)
(3)(4分)
(4)(4分)
26、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领,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乒嗣君并不许立及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勃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随之矣。众阁臣无不悄悄,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手!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2分)其理由是什么? (2分)起了什么作用? (2分)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 (2分)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揣揣惧者”? (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