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7306  357314  357320  357324  357330  357332  357336  357342  357344  357350  357356  357360  357362  357366  357372  357374  357380  357384  357386  357390  357392  357396  357398  357400  357401  357402  357404  357405  357406  357408  357410  357414  357416  357420  357422  357426  357432  357434  357440  357444  357446  357450  357456  357462  357464  357470  357474  357476  357482  357486  357492  357500  447348 

20.“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麻辣土豆丝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自己新购置的无袖旗袍来”。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①无袖旗袍 ②穿衣镜 ③麻辣土豆丝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1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范例,集中反映这一理论的毛泽东著作有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

C.《井冈山的斗争》《<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  2007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由当地民族进行自我管理

   B.中国各少数民族中蒙古族最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内蒙古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D.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试题详情

17.在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开了诸多冲突。下列不属于此类冲突的是

A.宋教仁案  B.二次革命  C.清帝退位  D.护国运动

试题详情

16.“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

试题详情

15.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革命的领导阶级、主要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②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新的经济成份产生 ③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试题详情

11.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  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13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4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

试题详情

10.雅典在民主政治创新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梭伦通过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③十将军委员会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④十将军委员会由举手的方式在公民大会上选出,可连选连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为宋景公所灭  D.郡县制

3唐太宗在位时废太子,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并传位于他(即后来的唐高宗);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对这种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对王位世袭制的补充           B.违背了宗法制度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D.破坏了世官制度

4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5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下列表述不符合宋代的是

A.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海外贸易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D.庙会集市商贾云集,百货杂陈

6《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7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8  2008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这是世界盛事,更是中国人民的盛事,奥运会首先出现于古代希腊。下列有关古代希腊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雅典的民主政治  ②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最早出现于此  ③全体公民都能充分享受到民主权利  ④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④

9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不断强化皇权 

C.重视思想的控制         D.重视法律的制定 

试题详情

1.以下与右图中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有关的是

A.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B.修筑“自九原抵甘泉”的直道

C.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任命官吏

D.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

试题详情

28.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32分)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14分)

重大的战争或革命
背景或原因
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
国民革命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6分)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1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