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下表是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年份 |
总额(千两) |
田赋(%) |
厘金(%) |
关税(%) |
1885 |
78276 |
38.6 |
17.9 |
18.8 |
1889 |
86187 |
35.5 |
17.4 |
25.7 |
1892 |
88816 |
35.2 |
17.2 |
26.0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3.《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1.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25.《世界是平的--21 世纪简史》 一书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
带来的挑战和益处,2005 年4月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及整个世界,谁也无
法否认,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材料一 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2分)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 (2分)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均富”的具体主张? (4分)
材料三 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斯大林的经济观点。(2分)根据这一观点实行的经济政策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4分)
23.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经济特区、农民工、模特大赛、依法治国
B.中外合资、娃哈哈、乒乓外交、南巡讲话
C.人民公社、互联网、一国两制、神舟七号
D.联产承包、大跃进、可口可乐、村民自治
22.《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促使这一时期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