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7808  357816  357822  357826  357832  357834  357838  357844  357846  357852  357858  357862  357864  357868  357874  357876  357882  357886  357888  357892  357894  357898  357900  357902  357903  357904  357906  357907  357908  357910  357912  357916  357918  357922  357924  357928  357934  357936  357942  357946  357948  357952  357958  357964  357966  357972  357976  357978  357984  357988  357994  358002  447348 

7.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   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          ②隐含了一些苦衷

   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    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5.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④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4.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试题详情

3.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2.“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集权   B.君臣共理国政  

C.君权兼并相权   D.君臣分工明确

试题详情

1.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 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一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试题详情

28.(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制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8分)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1分)

虎林高中 密山一中
 
2011届     高三学年联考试题
27选修部分( A  B )                                                  
(1)                       
                           
                       
                      
                       
(2)                                                                    
                          
                        
                       
                        
                                                  
                        
(3)                         
                      
                        
                                                   
                                                
                                             
-
 
 
                        
                         
                                             
                                                                
 

试题详情

26.(22分)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社会制度。

材料一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中规定:此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全制度,使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儿童或残疾儿童得到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并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事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科学网

材料二  前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中国保险网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政府上台后,以供应学派的理论为指导,主张削减政府开支,其中包括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并且相应减少政府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他们认为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基金,只会助长一部分劳动者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为此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中国卫生经济》论坛

材料四  世界上还是有不少国家选择福利国家的道路。国家照顾人们的基本需要,不但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教育费用,包括医疗,交通,甚至住房,而且每个人每年还能分到国家的福利款。而且这种分配是人人有份的,不管你收入有多高或很低。实施这种政策的结果是基尼系数低到0.3以下,和我国改革前差不多。他们的经济增长也并不很差。这一经验很值得我们注意。

--《财经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推行这些社会保障措施的?(2分)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规定有何差异?(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当时里根政府削减福利开支的理由有哪些?(4分)

(4)依据材料四,分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

请考生在27、28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