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7868  357876  357882  357886  357892  357894  357898  357904  357906  357912  357918  357922  357924  357928  357934  357936  357942  357946  357948  357952  357954  357958  357960  357962  357963  357964  357966  357967  357968  357970  357972  357976  357978  357982  357984  357988  357994  357996  358002  358006  358008  358012  358018  358024  358026  358032  358036  358038  358044  358048  358054  358062  447348 

5.“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对“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D.“师夷长技以制夷”

试题详情

4.《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试题详情

3.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试题详情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

    A.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B.工官监管的夜市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试题详情

1.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                                (   )

    A.隶书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                 

    B.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

    C.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  

    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

试题详情

26、(12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四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为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3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人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分)

试题详情

25、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