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说:“为了挽救王朝,慈禧利用了仇外情绪……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7.据明朝《林居漫录》记载,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的影响
6.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5.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4.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3.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乡亭市里。这种现象说明( )
A.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B.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
C.皇帝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2.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种现象,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