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7885  357893  357899  357903  357909  357911  357915  357921  357923  357929  357935  357939  357941  357945  357951  357953  357959  357963  357965  357969  357971  357975  357977  357979  357980  357981  357983  357984  357985  357987  357989  357993  357995  357999  358001  358005  358011  358013  358019  358023  358025  358029  358035  358041  358043  358049  358053  358055  358061  358065  358071  358079  447348 

26、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试题详情

25、《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

A.法国的共和制            B.英国的议会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德国的二元制君主制

试题详情

2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应是(   )

A.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B.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C.置三公,事归台阁            D.行“推恩令”,弱化王国势力

试题详情

32.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B)

A.放权让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承包经营  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解析]中共“十四大”确定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试题详情

31.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C)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解析]材料中的数据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增长力量呈现多元化。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B选项错误。

试题详情

30.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B)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解析]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三者相同点是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

试题详情

29.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C)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C.思想解放的历程  D.2010年上海世博会

[解析]题干中并列的关系是指平行的逻辑关系,各栏目都属改革开放相关的内容或成就,只有C符合。A是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成就,B、D应包括在“开放格局”栏目中。

试题详情

28.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A)

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工官”制度下的手工业属于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高;新中国的国营企业占据国民经济主体,代表了当时中国制造业的最高水平。答案为A。

试题详情

27.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解析]我国的改革主要是从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26.通过下列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C)

时间(年)
1949-1952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1968
1974
1978-1986
工业(%)
36
19.2
3.8
7.9
-5
0.3
134.3
农业(%)
14
4.5
-4.3
11.1
-2.5
 
67.2

A.新中国一直“重工轻农”  B.“一五”期间经济形势不如建国初

C.“左”倾错误政策对经济冲击较大  D.改革开放初期数据严重失真

[解析]注意理解的准确性。农业发展的特殊性使其不可能大幅增长,改革即从农业开始,A错;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所以最初经济增长率更高,但经济形势不如“一五”期间,B错;改革开放的数据是统计八年之和,不是年增长率,D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