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004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强调,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作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努力走出一条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振兴。
答:(1)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3)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保持社会稳定; (5)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
1.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工程投产庆典暨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胜利建成并成功运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贺信中说,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再次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造福新疆及沿线各族群众,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2004年在时隔18年以后,中央又下发了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2005年中央再一次下发了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意义何在?
答: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2005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答:(1)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意义何在?
答: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有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示鼓励和支持,但是也有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此,你怎么看?
答:(1)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在东南部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大。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没有丧失和减小。特别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内部机制改革,我国的国有经济对经济控制力得到了加强,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即使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2004年12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地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实处。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1)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有何重要意义?
(2)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分析说明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创新?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关乎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2)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2004年10月12日,2004年中国浙江生态省建设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海南、黑龙江、吉林、福建、浙江、山东、安徽7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以及江苏、陕西、辽宁;上海、江西、河北等省市的政府代表共同发出宣言:出于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出于对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高度关注,对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将全力以赴地承担起生态省建设重任。
(1)在我国加强生态省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2)如果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生态省建设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学校筹划一份活动方案。
答:(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生态省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提示:活动方案要有口号、活动目的、活动内容等。本题不拘形式,鼓励创新。注意方案设计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不可漫无边际,泛泛而谈。
4.材料一:2004年12月20日《经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的八分之一。有多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也相对较低。
材料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一、材料二说明的问题,我们应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国策?如何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答:(1)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2)①我们应实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②第一,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第二,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3.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大环保监督和执法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和草原建设,加强风沙源治理。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为什么要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
(2)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去做?
答: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环境资源的支撑能力,保护环境能够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如果环境进一步恶化,那么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问题,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作为当代中学生,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要提高环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同时,要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