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9842  359850  359856  359860  359866  359868  359872  359878  359880  359886  359892  359896  359898  359902  359908  359910  359916  359920  359922  359926  359928  359932  359934  359936  359937  359938  359940  359941  359942  359944  359946  359950  359952  359956  359958  359962  359968  359970  359976  359980  359982  359986  359992  359998  360000  360006  360010  360012  360018  360022  360028  360036  447348 

材料一: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2010年4月 20日晚,“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举行。据统计,这台募捐晚会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金额超过了2008年央视汶川地震募捐晚会募得的15.14亿元。

材料二:牵挂西南灾情 抗旱救灾歌曲《还有我呢》节选:还有我呢 (还有我们呢  我愿意化作雨水西南下苍天干裂了大地 却怎能干裂你我的心(我们在一起就不会渺小 不要怕)  还有我呢 (还有我们呢)  虽远隔千里 我们是一家  祈求平安的呼喊 多想让你也听得清 我们在这里在一起祈祷为我家 (*)

(1)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指的是什么?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不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2)抗旱救灾歌曲《还有我呢》中蕴涵着一种力量,一种在大灾大难面前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力量。请回答:这种“力量”是指什么?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这种力量是指: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为取得抗旱救灾、抗震救灾的胜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在大灾大难面前大力弘扬,尤其是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为取得抗害救灾、抗震救灾的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在大灾大难面前弘扬的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青少年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我们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作起,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度难关;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生活中自觉节约用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

试题详情

2、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报告指出: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大力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下大力气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下大力气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下大力气深化改革开放。

(1)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体现了那一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什么?大力实施这一战略有什么重要现实意义?

A、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B、现实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教育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试题详情

1、材料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为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难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慨念.在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供给紧张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材料二: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强调,中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排放量比2005年一F~40%-45%;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走低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2009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三:“低碳”正在渗透到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领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城市的发展路径。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材料四:我校初三学生积极发起“我的生活也低碳”活动。初三(1)班同学相应学校号召,开展了“低碳生活”系列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制作低碳生活常识画报等

(1)为什么“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我国哪一方面国情提出来的?

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再加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依据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这一国情提出来的。

(3)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那些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4)请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B、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大力发展核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C、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低碳生活知识,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我国为什么重视发展发展低碳经济?

A、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目前还存在开发、利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必须发展低碳经济。

B、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6)“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A、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资源节约意识环静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同破坏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要做到随手关灯、水龙头,将垃圾分类处理,使用节能电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等;

B、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进行适度消费,不攀比不浪费,不盲目追求奢侈等

试题详情

2、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青藏铁路、林芝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力缓解了制约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十一五”国家对西藏的180个工程项目总投资770多亿元 ,今年安排重点工程77个,总投资200多亿元 ,国家投入5.7亿元维修西藏文物建筑和寺庙。

材料二:2009年1月1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议,到会382名人大代表一致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材料三:009年7月5日晚上,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死亡人数已达到140人,受伤人员达800多人。在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情况下,“三股势力”的煽动袭击一定会遭到各族人民的唾弃,敌人的分裂破坏活动注定要彻底失败。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我们怎样的民族关系?

反映了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为维护这一民族关系,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哪些贡献?

我们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就是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我们还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不做破坏民族团结的事、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试题详情

1、材料一:2009年8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新疆进行考察。他希望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把爱祖国与爱民族、爱家乡统一起来,坚决同一切危害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自觉担负社会责任,主动配合党和政府做好各项维稳工作;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添砖加瓦。

材料二: 2009年9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1)为维护加强民族团结,我国实行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请谈谈对实行这一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了少数民族行使自主权力,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胡锦涛强调:“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稳定、经济就发展;民族关系恶化,国家统一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就会受到破坏。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全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试题详情

2、温总理曾经常和人们演算“13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就是我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住的。”“13亿的乘除法”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请你认真思考回答:

(1)你认为解决算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为此我国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

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人口问题,我们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材料中“不发达”是指中国的什么国情?这一国情有什么具体表现?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试题详情

1.当前,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这样一些难事:买房难--房价太高,许多低收入者只能望房兴叹;看病难--药价高,许多低收入者看不起病;就业难--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

(1)这些难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些难事反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者: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为了解决这些难事,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试题详情

2、2010年,上海,志愿者的笑脸将飞扬在城市每个角落,6600平方公里的城市,将活跃100万以上城市文明志愿者。志愿行动,让志愿者经历了一次次文明“洗礼”,也将文明友善的精神,传递感染给了他人。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离不开城市精神。志愿者,将在2010年世博会上再次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品格作出注解。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参与志愿行动正日益成为奉献社会的重要方式。

(1)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在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他们是在承担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

(2)你曾经参加过那些类似的活动?请谈谈参加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①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假日或周末,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

②意义: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我们的行动会吸引众多人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等。

试题详情

1、材料一:2009年3月22日上午,首师大学生在校园内设立展板,组织签名反对即将在法国进行的圆明园鼠、兔首拍卖会,他们表示要将这些签名横幅送往法国,交到支持“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代表刘洋手中。

材料二: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的特大旱灾牵动国人的心。昨日,张国立夫妇、冯小刚夫妇、陈道明夫妇、林建岳、毛剑锋联合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送水”项目,共同向旱灾地区捐款100万元。

(1)上述材料中的师大学生和众明星共同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

他们都承担了对社会的责任。

(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怎样承担责任?

作为公民,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在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我们要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我们还要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

(3)西南旱灾害仍在持续,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参与抗旱救灾?

积极为灾区捐款、捐水献出自己的爱心;在生活中主动节约用水,养成节水的习惯;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向灾区奉献爱心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