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0425  360433  360439  360443  360449  360451  360455  360461  360463  360469  360475  360479  360481  360485  360491  360493  360499  360503  360505  360509  360511  360515  360517  360519  360520  360521  360523  360524  360525  360527  360529  360533  360535  360539  360541  360545  360551  360553  360559  360563  360565  360569  360575  360581  360583  360589  360593  360595  360601  360605  360611  360619  447348 

16.中国民居建筑分布于祖国秀丽的山川之间,深深地扎根于各民族文化的沃土,多姿多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如:草原的蒙古包,广西壮乡的麻栏,陕西高原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等。这一现象体现了(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有区域性特征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建筑形式各具特色,②④不为材料所体现。

答案:C

试题详情

15.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说明( )

①中华文化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②中华文化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④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我国在文化的很多领域能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不是各个领域,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D

试题详情

14.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一结论说明( )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传统文化在世界发明和发现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作出重大贡献,是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试题详情

13.中华民族曾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华文化在近代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文化的兴衰与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 )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也决定综合国力

④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国力与文化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实则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A当选;②不符合题意;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答案:A

试题详情

12.2010年7月30日,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在上海逝世。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解析:钱伟长先生这句话说明了汉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D正确。A说法错误,汉字只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B错误。C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D

试题详情

11.“槑”(音同梅),部首:木,基本字义:同“梅”。单看“槑”的解释跟“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人。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实现了古老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体现了( )

①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文化的自我调节和完善发展

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

④要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旨在表明汉字经过与现代网络对接产生了新的意蕴,并未涉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问题,④不选,答案为A。

答案:A

试题详情

10.历史上,西南地区属于边地,因交通不便,与内地交往不甚密切。加上云贵高原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多样,多民族交错杂居,因而滇黔文化具有( )

①内敛性  ②多样性

③开放性  ④流动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多民族交错杂居,具有内敛性和多样性特征,故选A。

答案:A

试题详情

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明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大帝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据此回答8-9题。

8.世界人类文明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悠久的文明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解析:世界最初的几个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绵延不绝,这说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9.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睦相处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

解析:中外文化象征的外在特征之所以可供奉一殿、一庭、一山之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试题详情

7.11世纪中叶,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人类的文化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传播文化信息的新技术在15世纪传入欧洲,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文明勃发的近代文艺复兴时期。这主要体现了( )

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②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③东方的文明决定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

④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D

试题详情

6.中国人的饮食有“东辣、西酸、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异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解析:“东辣、西酸、南甜、北咸”中的“东”“西”“南”“北”这些方位词,体现了中国各地的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的,因此本题答案为C。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