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0426  360434  360440  360444  360450  360452  360456  360462  360464  360470  360476  360480  360482  360486  360492  360494  360500  360504  360506  360510  360512  360516  360518  360520  360521  360522  360524  360525  360526  360528  360530  360534  360536  360540  360542  360546  360552  360554  360560  360564  360566  360570  360576  360582  360584  360590  360594  360596  360602  360606  360612  360620  447348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十分珍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应( )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作为青年学生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应如何付诸行动的问题,①②③正确。④应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答案:B

试题详情

6.针对中国和睦的民族关系状况,一位外国专家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值得向世界推广。中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有( )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消除民族差异,实现民族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①②③分别从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面进行了阐述,均正确。④说法错误。

答案:A

试题详情

5.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自治权包括立法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和外事权

解析:A、B、C是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内容和原则的正确表述。D错误,自治权中并没有外事权。

答案:D

试题详情

4.“如果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巩固,也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这说明( )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B.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C.我国民族矛盾尖锐,民族问题复杂

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解析: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经济、政治影响,选B。A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D错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B

试题详情

3.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之间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解析:题干问的是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B、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2.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规定表明(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性事务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解析: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不是一回事,性质不同,享有的自治权也不一样,B错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D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本原因是( )

A.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我国各民族之间传统友谊深厚

C.我国消灭了阶级剥削和民族差别

D.我国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解析:民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消灭,C错误。A、B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D

试题详情

18.“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补充。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吸收了许多有意义的外来文化。”这反映了我国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时代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多样性

解析: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吸收了许多有意义的外来文化,这句话是说我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是我国文化具有包容性的体现。

答案:B

试题详情

17.2010年10月1日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日。中国馆主题鲜明,其规模、形式和色彩表达了中国的力量和信心,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识,让各国宾朋感受到了中国的魅力:“来世博会参观,一定不能错过中国馆。”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中国的魅力”对应“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来世博会参观,一定不能错过中国馆”对应“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因此①当选。材料只说中国文化表达了中国的力量,这与文化为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不是一回事,②不选。由“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识”可知选③。材料中参观中国国家馆的各国宾朋,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魅力,这与④的解释吻合,所以④当选。答案为D。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