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0439  360447  360453  360457  360463  360465  360469  360475  360477  360483  360489  360493  360495  360499  360505  360507  360513  360517  360519  360523  360525  360529  360531  360533  360534  360535  360537  360538  360539  360541  360543  360547  360549  360553  360555  360559  360565  360567  360573  360577  360579  360583  360589  360595  360597  360603  360607  360609  360615  360619  360625  360633  447348 

8.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解析:运动存在于客观存在物中,说明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注意不要误选B,B不是最佳选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7.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的理解。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它主要说明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③④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B

试题详情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A、C、D三项都是对“物质”的错误理解,世界上不仅存在物质,同时也存在意识现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各物质形态的共性,不是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人脑本身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

答案:B

试题详情

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自然界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案:B

试题详情

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 )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

B.运动的规律相同

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A、B、D的叙述均是错误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解析:即万事万物唯一的共同的特点。

答案:D

试题详情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社会地理环境是客观的

③人口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④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的

⑤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

⑥生产力要素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解析:社会意识形态是主观的东西,而生产关系则是客观的,故④⑥不选。

答案:C

试题详情

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 )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A不选。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不是始终和谐统一,故C不选。D本身错误。

答案:B

试题详情

19.材料一 近年来名人故里争夺战愈演愈烈,河北省临城县和正定县之间就围绕三国名将赵云故里展开激烈的交锋,而新《三国》的炒作与热播更是助推了两地的交恶。两地都自诩“赵云故里”,却都没有“名人故里”最具核心价值的文化设施--名人故居。2010年起,两地均耗巨资启动“赵云故居”等项目。2010年4月,正定县还高调举办“赵云故里”公祭大典。

材料二 2010年7月15日,绍兴举行庆典,纪念建城2500年。一叶乌篷,漂过二千五百年的沧桑;百转河渠,流动大禹治水的英名;几代文豪,传扬着古越文化的精致肌理;黄酒社戏,演绎着寻常巷陌的风俗百态。而伴随着越王城保护整合工程的完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越王精神将历久弥新地融入绍兴的历史文脉中。历史留给绍兴丰厚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也给绍兴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成就了“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的旅游品牌。绍兴,因历史文化显示出深厚的底蕴,也借历史文化催生勃勃的生机。

运用所学的唯物论知识,评析两则材料中各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做法。

解析:解题时,考生要紧扣设问中“评析两则材料中各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做法”这一指向,审读两则材料并找出不同地方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做法,可以发现材料一中的河北两地只是为经济利益而“速造”历史文化遗产,本身违背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规律,材料二中绍兴把历史文化遗产当作城市历史文脉加以保护和利用,符合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规律。再根据设问中的“唯物论知识”的限制性要求,考生要调动从实际出发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对这些不同做法进行评析。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河北两地在都没有“名人故里”最具核心价值的文化设施--名人故居的情况下,为了各自利益都自诩“赵云故里”,展开故里之争并耗巨资启动“赵云故居”项目,有悖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绍兴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河北两地和绍兴都看到了历史文化遗产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做法都有合理性。但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文化需要长期的历史积淀。河北两地“速造”文化资源,其实质在于经济利益,违背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化传承的方向。绍兴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既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也借历史文化催生勃勃生机,是对文化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客观性的统一。

试题详情

18.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的一厢情愿为“善待自然”的两全其美,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

C.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排除B、C两项。人类活动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造福人类,排除D项。“鄂尔多斯发展模式”尊重了客观规律,故选A项。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