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0610  360618  360624  360628  360634  360636  360640  360646  360648  360654  360660  360664  360666  360670  360676  360678  360684  360688  360690  360694  360696  360700  360702  360704  360705  360706  360708  360709  360710  360712  360714  360718  360720  360724  360726  360730  360736  360738  360744  360748  360750  360754  360760  360766  360768  360774  360778  360780  360786  360790  360796  360804  447348 

(一)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职能、国家性质三者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是由现象到本质,或者说是由形式到内容之间的关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行使国家职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精简国家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完善国家职能的措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我们在学习时不能把它们割裂。

试题详情

[重点提示]

试题详情

5、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的。促进朝鲜经济的实质发展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根本,这是各方共同的努力方向。

试题详情

4、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在解决半岛核问题上应作出更大的让步。朝鲜应在考虑国家安全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的前提下,尽早放弃核计划,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试题详情

3、各方在承认分歧的基础上,要走出历史纠葛,以建设性的姿态逐步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共同走出一条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道路来。

试题详情

2、求同存异,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

试题详情

[背景材料]

朝鲜核问题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已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60年代初,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苏联培训了部分核技术人才,并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朝鲜相继建成了6个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堆、6座铀矿、3座二氧化铀转化厂、1座天然铀燃料元件制造厂、1座核电试验堆和1个核废物贮存场,国内已探明可开采的铀储量达400万吨,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由于各执己见,双方在核问题上的争端便从此而产生。

由于朝鲜同韩国签订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核安全协定并同意接受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有所缓和。

1991年12月31日,朝鲜同韩国在板门店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1月,朝鲜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安全协定》,并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从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检查,但双方对检查的对象和结果意见不一致。199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作出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强制性的“特别检查”决议,同时,美韩恢复举行曾于1992年暂停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同年3月,朝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半岛局势又紧张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同朝鲜举行了两轮副外长级会谈,在援助朝鲜改造核设施等问题上作出一些许诺,朝鲜则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2月下旬,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达成妥协:朝同意其7个核设施接受检查、美韩同意停止1994年度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同意与朝举行第三次高级会谈。

1994年10月21日,朝鲜谈判代表团团长姜锡柱和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加卢奇在经过3个多星期的紧张谈判后,在日内瓦签署了《美朝核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即同意不再对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座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其核燃料后处理厂,并最终拆除这些核设施;朝鲜当年早些时候更换5兆瓦核反应堆燃料棒时取出的8000根核燃料棒暂时留存在朝鲜,朝方负责对其进行安全贮存。此外,朝鲜还同意将来接受对其所有核设施的检查。按协议规定,美国将负责在2003年底前,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签署核框架协议后,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各持己见、互不让步。首先在向朝提供何种型号的轻水反应堆问题上,美国坚持向朝鲜提供韩国型轻水反应堆,朝鲜则坚持反对接受韩国型反应堆。双方经过一年的讨价还价才于1995年6月就型号问题达成协议,朝鲜接受了以“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名义提供韩国型轻水反应堆的方案。其次由于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成员国之间迟迟没有解决经费分担问题,使朝鲜在履行核框架协议上受阻。到1998年7月11日为止,美国仅向朝鲜运送了15万吨燃料油,因为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已负债4700万美元,无力再进一步提供资金。而后朝美之间在朝鲜的“可疑地下核设施”问题上又发生争执。

1998年11月,美国要求无条件视察朝鲜宁边地区的“地下核设施”,以证明朝鲜没有违反1994年的核框架协议,但朝鲜要求在允许美方视察前必须给予3亿美元的补偿。

1999年1月,朝鲜不再坚持要现金补偿,表示美国可以用3亿美元的粮食补偿,但都遭到美国的拒绝。直到3月中旬,美朝才就检查事项达成协议。5月中旬,美国的专家小组对朝鲜的“可疑地下核设施”进地核查,没有发现朝鲜违反核框架协议的证据。5月31日,朝鲜再次宣布将退出1994年与美国签署的核框架协议,朝鲜半岛形势又趋紧张。

在《框架协议》执行过程中,美国仍不断怀疑朝鲜还在继续从事核武器的开发。美国国防情报局从1997年底起注意上宁边以北40公里处金昌里的地下设施以及其他十来个设施。2002年1月以来,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更多疑点,于是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在10月访朝期间,拿出了朝鲜进口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的证据。朝方先是否认,隔日改口承认“确有此事”,并表示“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承认其推进浓缩铀开发计划。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用的重油。

在美国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后,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1日起生效。声明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只要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和解除核威胁,朝鲜可与美国另行查证朝没有制造核武器的事实。这是朝鲜自1985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来第二次宣布退出该条约。    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美国则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    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朝鲜在会谈中曾提出同时消除美朝安全疑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要求美国作出回应。

[理论分析]

1、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对话是重要的形式。不能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联合国宪章)

试题详情

2.材料一  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尤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中国领导人有关“和平崛起”的论述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答:①“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说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说明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材料二 中国政府近几年按照“和平崛起”的思想,不断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2004年5月1日,欧盟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扩大,欧盟扩大的第二天,温家宝总理开始出访欧洲,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中俄、中越、中朝等两国领导人都成功互访。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

(2)简要说明中国同欧盟及周边国家发展协作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答: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家间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发展同欧盟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同欧盟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材料三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源对我国经济的制约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超过7.33亿桶,到2005年将达10亿桶,为了有效缓解国内能源短缺,2004年5月17日,中哈两国签署石油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双方就俄罗斯有关石油输出管线达成共识。

   (3)运用国家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答:①行使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促进能源工业的发展。②扩大对外交流,促进能源的进出口发展。③加强立法工作,用法律手段规范我国能源的合理开采、利用。④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耗高效产业。

试题详情

[背景材料]2004年中国外交新亮点

中欧合作全面开花

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的“欧洲年”。年初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法国;年中,欧盟刚刚完成扩大,温家宝总理就访问了欧盟4国;接下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启动了盛大的法国文化年活动,11月份中欧领导人又在越南聚首。时近年底,意大利总统钱皮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几乎同时访华,刚从越南回来的温总理再访欧洲,出席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频繁的高层互访迅速拉近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德国、法国、英国已分别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的全面合作有着牢固的政治基础:双方能够相互尊重对方的文明,在有分歧的时候,能够开展平等的对话,而不是以势压人。双方对当代重大的国际问题,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例如,双方都主张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在反恐斗争中,双方都主张要发挥联合国的权威作用,主张反恐要标本兼治,反对过度使用武力。在经济合作中,双方能够照顾对方的利益,实现双赢。中欧合作在2004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欧盟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正式参加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欧盟积极向中国转让技术,在航空、汽车、能源和其他领域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得到加强;双方文化合作也在升温,法国文化年在中国成功举办。欧亚两种古老文明在比较、借鉴中互相促进,成为当代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典范。

大国外交稳步推进

2004年,温家宝总理与普京总统进行了互访,普京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了会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这一年有了实质性的发展,表现在:两国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中俄贸易在2004年前8个月增长了35.4%,全年将接近或达到200亿美元。两国互相承认对方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支持俄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也在加强,确定2006年为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为俄罗斯的“中国年”。在反恐方面,中俄互相支持,反对“双重标准”。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中国领导人立即向俄政府和人民表示了慰问,并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在中美关系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解决朝核问题、防止核扩散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恐、伊拉克重建、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美国都需要中国的合作。以共同利益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是一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一大特点。正如胡锦涛在2004年7月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时所说,进入新世纪,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中美两国拥有的共同利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领导人一再向美方指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的鲜明立场使美方进一步理解了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多次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和宣布“独立”的言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4年10月访华时表示:美国的政策是明确的,就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这是对“台独”势力的一个有力警告。

在中国的大国关系中,只有中日关系出现了“政冷经热”的现象。由于日本首相连年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日领导人互访无法实现。2004年11月,参加APEC会议的胡锦涛主席会见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这是中日最高领导人三年来的首次接触,胡锦涛主席明确告诉小泉,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希望日方能够从两国关系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积极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中国领导人的这一明确表态,对解决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难题将起到推动作用。

周边合作跃上新台阶

2004年,中国本着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2004年9月,中国东盟最终就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一致,并就争端解决机制达成共识。这意味着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全面启动。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一直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年,中国东盟贸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以后,双方的贸易投资合作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2004年6月塔什干峰会为标志,上海合作组织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时期。2004年9月,六国总理在上海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落实措施计划。该计划涵盖了六国经济、科技、人文合作等重要领域,涉及100多个具体项目、课题和合作方向。可以预见,在六国共同努力下,上合组织将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集安全、经济、人文于一身的区域合作组织,造福于六国人民。

自印度总理2003年访华以来,中印关系走上了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当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6亿美元,2004年有望提前突破原定于2005年实现的100亿美元目标。两国正在制订中印经贸合作五年规划,两国的边境问题谈判正在两国首都轮流举行。印度新政府2004年5月执政后,多次表达了要保持和发展中印关系的积极意愿。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在六方谈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方的协调下,2004年2月和6月,六方会谈第二轮和第三轮谈判顺利举行。其中,第二轮谈判开始了实质性的讨论,决定建立工作组,使六方谈判走向机制化。在第三轮谈判中,中方作为东道主,主要做了3件事:第一件事是积极推动各方尤其是朝美拿出自己的具体解决方案,从而把会谈引向深入;第二件事是反复劝说各方要相互尊重,认真对待和研究其他方面提出的方案;第三件事是在出现僵局时,及时提出折中方案,积极居中协调。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下,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已不可逆转,和谈的进程已不可逆转,朝鲜半岛走向和平与稳定的历史趋势更是不可逆转。

[例题]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国都争相建立各种形式的双边关系或多边关系。例如: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中日建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大国关系虽然动荡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加强。这种新型的双边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根据所学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大国为什么需要并能够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

答: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各大国调整其对外政策都是为本国的生存和发展,为维护本国利益服务的。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大国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前提。两极格局打破,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是大国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基础。

试题详情

[例题]1、材料一  2004年8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再次鼓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首次正式、公开和明确地将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并声称要加强所谓“公民投票立法”,以备“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了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

材料二  2004年11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布什首先感谢胡锦涛在他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之际发来贺电。他表示在新的任期内继续致力于加强美中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布什重申美国政府不会改变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他强调,只要中美双方始终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中美关系就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了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陈的言行是分裂祖国、破坏和平统一行为,分裂祖国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出路。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国原则,因为: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不容分割,“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必将导致两岸的紧张局势,危及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因此,有人说“一国两制”是联邦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答: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的国家。除了联邦宪法和中央政府外,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和中央政府机构,并拥有某些外交权

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从对外关系看,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行政管理权、地方立法权、独立的司法和终审权。在中央授权下,可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尽管如此,一国两制并没有改变我国单一制结构形式。

2.2004年8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来访问的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特使·史蒂文斯一行时表示,中方愿与美方一道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排除干拢,加强合作,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希望美方信守承诺,并把承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向台湾当局发出错误信号。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回答:

(1)说明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及理由。

答:坚持一国原则,坚持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和平解决方式,决不承诺放弃武力。主权是国家生存的生命、灵魂、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神圣职责,因此,必须坚持一国原则。“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又照顾了台湾等地的特殊利益,是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同时由于国外反共势力和台独势力的存在,我们决不承诺放弃武力。

(2)中国愿与美国“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同时要求美国“信守承诺”。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答:“信守承诺”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场,“扩大共识,求同存异”体现了我国愿意与美国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和平相处。“加强合作”对外开放,共同发展,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