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从劳动者(市场主体)来看,在农村,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他们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现代意识和能力。乡镇企业素质不高,有一定规模又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寥若晨星。农村第三产业不发达,还没有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粗放型经营。
2.从劳动对象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各类农作物的技术含量总体上较低。我国农业科技有很大发展,水稻育种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但更多的农作物的育种技术比较落后。比如,原产于我国大豆,我国还是传统的育种技术,单位面积产量低,含油量低。现在美国大豆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单位面积产量高,含油量高。
(2)农作物结构不合理。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随着我国实现第二步走的战略目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已经先富起来,全国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吃饱”转向“吃好”,由生存资料转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然而,由于科技创新的滞后,我国农作物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农产品。
(3)农作物加工滞后。对农作物进行加工,既能开拓新的市场,又能增加农村经济产值,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然而,我国很多地方大多数农产品没有加工或很少加工,仍然停留在出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上。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业的生产力落后造成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生产资料(主要是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科技与管理也是生产力中的重要要素,它们通过对生产力的其它要素发生影响而起作用。因此,要认清楚“三农”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生产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尽管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来讲,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处于依靠人力和畜力的小农业阶段。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机械化大农业。可以说,入世后,我国农业与美国的竞争将是“牛VS飞机”的较量。
(二)问题
1.“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表现在:
(1)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
(2)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开始减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不到一半。
(3)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
(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
(5)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悬殊。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达6:1。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
2.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源不足,如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不足的情况还会长期存在,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市场需求不足。
3.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农业可能受到较大的冲击,农民增收的难度更大。
(一)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发生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取代。农业生产力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弱质产业。
6. 材料一: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取得合法地位;1997年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十六大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飞跃,是如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3)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会不会否定和取消公有制经济?
(二)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紧密联系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因此,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让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3.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要尊重我国的国情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4.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整个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能力训练]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椐此回答1-5题。
1.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经济上讲这是由
A.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B.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C.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2.党的十六大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这是因为
①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水平,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以公有制为主体不是强调公有资产的数量,而是看它的控制力。“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C.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D.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4.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部分省市更是高达60%以上。在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象“四通”、“联想”这样的年收入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新技术、新产品问世,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并大量向海外出口,为国家赚取外汇。这说明
A.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适应生产关系调整的要求
B.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C.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D.非公有制经济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5.为解决“费挤税”问题,许多省市对个体工商户采取统一核定营业额总数,依率计征等措施,以规范个体税费征收,扭转子税费征收的随意性,减轻了经营者的负担,收到了显著效果。这表明国家对个体经济
A.实行依法保护的方针 B.实行限制改革的政策
C.实行鼓励发展的方针 D.实行逐步减少税费的政策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第一,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第二,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三,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搞好国有企业。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第四,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二)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解放生产力,就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所谓一切积极因素,从生产要素角度讲,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劳动要素,也包括资本、科技等非劳动要素;从人和群体的角度讲,不仅要调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要调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所有其他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从经济成分角度讲,不仅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而且要发挥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等在内的各种经济成分的重要作用。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我们的宏伟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的好处有: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首先是竞争经济,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去,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而驱动竞争的,是经济利益。以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资源由政府调配,企业面对的是计划而不是市场,相互之间竞争不起来,结果造成许多企业缺乏活力,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现在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整个市场就活了起来。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面对同样的市场,遵循同样的规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力地推动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生共长,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2)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成为社会总产出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部分省市更是高达60%以上。在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3)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这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有利于增加人们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非公有制经济能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缓解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多万,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下岗失业现象不可避免。只有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广开就业门路。
3.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加快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宽广的大道,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20多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大大高于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世界年均增长3%和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5%的速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序稳步上升。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排名世界第六,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