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0823  360831  360837  360841  360847  360849  360853  360859  360861  360867  360873  360877  360879  360883  360889  360891  360897  360901  360903  360907  360909  360913  360915  360917  360918  360919  360921  360922  360923  360925  360927  360931  360933  360937  360939  360943  360949  360951  360957  360961  360963  360967  360973  360979  360981  360987  360991  360993  360999  361003  361009  361017  447348 

38.改造主观世界包括哪几个方面?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什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中,改造思想主要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试题详情

39.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含义及关系是什么?

(1)含义:改造自然界,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与规律,变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人工形态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改造社会就是要通过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管理体制,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

(2)二者关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动着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也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正确地改造社会的活动调整和改变了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推动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也就推动着改造自然的活动越来越向纵深发展。

试题详情

3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含义及关系是什么?

(1)含义:认识世界就是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这里的“世界”指的是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包括两个方面,即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二者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构成了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人们进一步认识了世界。

试题详情

37.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实际知识,也称为直接经验;另一种是指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知识,其中主要是指前人、别人总结实践经验写在书本上的知识,也称为间接经验。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除此以外认识再没有第二个来源。

试题详情

36.青年学生为什么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怎么去做?

(1)原因:青年学生要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决定的。

(2)怎么做:第一,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情”就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思想感情;“理”就是为人处事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行”就是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群众服务。

试题详情

35.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一,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会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试题详情

34.人民群众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理解时应注意:

(1)人民群众有两个规定性。首先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和“群众”的含义是一致的。

(2)人民群众这一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然而不管历史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的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基于这一点,教材往往用“劳动群众”一词来代替“人民群众”。劳动群众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我们不应把脑力劳动者排除在外。

(3)人民群众又可以相对于个人而言。人民群众是范围很广的群体,是居民中的大多数;个人是指一个个具有自身特点的个体。我们只能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说个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个人活动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试题详情

33.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做到:第一,要保持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这是战胜人生旅途中重重困难、挫折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第二,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第三,要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第八课: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试题详情

32.为什要提倡艰苦奋斗?(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已经过时的说法是错误的?)[可联系经济常识第7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知识]

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仅是指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无论是实现社会理想,还是实现个人理想,无论是搞好我们的学习,还是成就我们的事业,都离不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多,底子薄,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靠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

试题详情

3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关系怎样?

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都是社会理想,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其次,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高境界和最高原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