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8. 材料一 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了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 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重复,从而为促进公平创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物质基础。
材料三 党和政府强调已把社会公平问题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这一问题的解决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常识角度,指出党和政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依据。
(3)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常识谈谈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途径。
37.背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辨题:民主政治建设程度越高,人们享有的权利与自由就越多。
36.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辨题:只要国家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5.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峰会期间,中非领导人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磋商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目前,中非经贸关系正呈现互惠、双赢的喜人局面: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非之间的贸易额200.5年达397亿美元,年均增长约30%。2006年超过500亿美元,预计2010年达1000亿美元。中非双方既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又互为市场,可优势互补,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
(1)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由什么决定?中非关系得以成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2)中非关系发展的历程中,中国主张和平、发展、合作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34.材料一: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
年份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盔 |
2004年 |
2005年 |
2006生 |
总产量 (亿吨) |
5.08 |
4.63 |
4.53 |
4.57 |
4.31 |
4.70 |
4.84 |
4.90 |
注:因乱占滥用耕地,我国耕地面积近7年减少了1亿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材料二:2006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研究和全面部署,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务必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促进粮食稳定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依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谈谈你对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认识。
33.消费对经济增氏具有拉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9%左右,而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只有6%左右。造成人均消费增长率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原因可能是
A.积累增长较快 B.人口数量增加 C.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D.物价基本稳定
第1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32.在我国汽车市场上,既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也有进口汽车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以下选项中,可能使我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低汽车价格的因素有
A.国内出现通货膨胀 B.人民币升值 C.汽车行业结构的调整 D.进口关税降低
3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增加了家政服务的支出,家政服务公司也随之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
A.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B.家政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支柱产业
C.家庭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家政服务支出已成为家庭第一支出
D.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
30.为了纠正当前对于GDP的片面追求,我国政府将转移的财政支出重点向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解决社会公正的问题倾斜。这表明
A.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财政收入 B.财政对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c.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 D.财政支出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29.我国现实的发展表明,只追求物的增长的GDP是不科学的,计算发展成本的“绿色GDP”呼之欲出。这表明
A.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B.看问题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
C.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社会存在决定着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