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进入8月份以来,四川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用电负荷居高不下,使原本丰水期比较乐观的电力供应形势发生了变化,四川省电力部门推出“彩色”预警发布机制,当电力供应出现缺口处于不同预警阶段时,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我国电力工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属于 ( )
A.国民经济的基础 B.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C.国民经济的主导 D.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9.仅从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北京市就经历了多次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北京市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编制了“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这体现了 ( )
A.实践是纯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理性认识才能指导实践
8.2006年春天,南京梅花谷、武汉东湖梅岭、无锡梅园、成都幸福梅林等赏梅胜地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赏梅在不少地方成为一种时尚,并由此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 )
A.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
B.发展旅游业应该成为振兴第三产业的主渠道
C.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D.享受性消费已经成为我国不少地方的消费主流
近年来,我国危机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回答9~11题。
7.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审美情趣和吟咏时心绪的差别,使梅花具有不同的品格
6.购买过度包装商品,让消费者总有“买椟还株”之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的哲学寓意是 (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B.要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C.看问题要分清主次,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回答7~8题。
5.在经济活动中,包装是产品生产过程的继续和延伸,它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是因为
( )
A.精美的包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B.精美的包装增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
C.包装过程凝聚着一般人类劳动 D.包装是一种促销手段
4.“东北二人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对“二人转”曲牌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上不断出新,伴秦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发展 ( )
A.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方式和属性英才 B.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C.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D.是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吃月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秋佳节来临之时,不少商家为了枪占市场,对月饼进行豪华包装,推销“天价月饼”,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再次明确要求月饼销售不得过度包装。回答5~6题。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技术创新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因为 ( )
A.国家的宏观调控消除了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B.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带来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
C.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D.市场的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属性
2.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纷纷出台了《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价格都有所提高,有的城市还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即按用水量多少缴费,用水越多,水价越贵,水价调整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及时反映供水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②有利于培养居民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③发挥价格杠杆对水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
④正确引导水商品的消费需求和促进水商品的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手机曾因价格高昂一度成为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如今的手机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品种款式繁多,被人们戏称为手中的玩具。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手机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
B.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大减少
C.生产手机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