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1125  361133  361139  361143  361149  361151  361155  361161  361163  361169  361175  361179  361181  361185  361191  361193  361199  361203  361205  361209  361211  361215  361217  361219  361220  361221  361223  361224  361225  361227  361229  361233  361235  361239  361241  361245  361251  361253  361259  361263  361265  361269  361275  361281  361283  361289  361293  361295  361301  361305  361311  361319  447348 

4.(2008年江苏卷,34)材料一 2004-200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

材料二 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1)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试题详情

3.(2008年全国卷Ⅱ,26)2007年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且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幅“跳水”。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感,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这说明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

A.在于信息公开和控制香蕉产量  B.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C.依赖于香蕉加工业的发展   D.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解析]“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说明香蕉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D符合题干要求,入选。

[答案]D。

试题详情

1.(2008年重庆卷,38)材料一 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是针对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措施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涉及教材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有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等知识点。要根据教材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分层,找出针对的经济学观点。

[答案]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按价值规律办事,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合作经济的优势,从事农业规模经营;通过农业、科技、教育的三结合,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通过上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

试题详情

3.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1)为什么(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收入关系全局。农民收入上不去,生活得不到改善,积极性被损伤,最后会影响农产品的供给,农村的稳定也成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

①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增长。④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⑤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2)怎么样?(增收途径)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是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就是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负担,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放活,就是要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   

②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③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支撑)

④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动力源泉)

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有力保障)

⑦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治本之策)

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本出路)

⑨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

⑩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D、真题练习

试题详情

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1)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土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

①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②有利于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增长。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怎么样?

①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⑤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⑥国家的宏观调空。⑦财政的作用。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试题详情

C、准确把握“三农”问题

1.关于现代农业问题

(1)是什么

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农业,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农业生产从原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变到高产、优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来。

(2)为什么

①农业是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②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可耕地少、人口多。③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怎么样?

发展现代农业,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一靠政策 , 二靠科技 , 三靠投入 , 四靠产业化经营,五靠人才教育,六靠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七靠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还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三农”工作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突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发挥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力争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要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推进扶贫开发,让广大农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五项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号到10号在京召开。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试题详情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2008年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正式公布。文件作出了六方面决定: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试题详情

2.十七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观点:

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五是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一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要义之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民集体化程度不高,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缓慢,应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支柱产业培育、特色基地壮大、龙头产业经营、科学技术长入、基础建设完善等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是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丰富内涵在于,除群众的特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更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偏低,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应用组织经济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组织好文化事业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促成乡风民俗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贫困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和聚众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俗,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工作难度,必须尽快破解,加快“乡风文明”趋向步伐。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并采取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民间协会等多种措施和机制,把政府疏于管理又管不好的事情交给民间组织管理,营造人人讲文明、自觉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催生乡村面貌新变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贫困地区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普遍不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医疗、村容村貌等状况相对落后。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加强危旧房屋更新改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在村镇发展上应坚持规划先行,既要认真规划好新农村试点,做到典型示范带动,又要规划好每一个新农村的发展规划,努力实现统筹发展。在资金投入上,既应加大政府投入,还应采取在外老乡捐助、大企业赞助、对口单位帮扶等多种形式注入资金,更应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和热情,挖掘潜力,踊跃投资投劳,从绿化、美化、亮化等具体环节入手,改变农村面貌。

五是实施民主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加上农民自身素质较低等方面的限制,基层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困扰。应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特别应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在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②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④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⑤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⑥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⑦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⑧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