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监事会 B.股东大会 C.董事会 D.职工代表大会
答案:B
试卷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各部分占满分值的比例如下:
经济生活 约30%
政治生活 约25%
文化生活 约20%
生活与哲学 约25%
VII.题型示例
全卷均为选择题,包括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和四选二的双项选择题两种题型。各题型的题量、分值如下: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备注 |
单项选择题I |
50 |
50 |
每小题1分 |
单项选择题II |
10 |
20 |
每小题2分 |
双项选择题 |
10 |
30 |
每小题3分,未选、错选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给1分 |
注: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II根据考核目标与要求进行区分。
单元 |
主题 |
内容 |
生活智慧与 时代精神 |
哲学是什么 |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
哲学与时代精神
|
||
哲学的作用 |
||
哲学基本问题 |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
||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
||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
主观唯心主义 |
|
客观唯心主义 |
||
探索世界与 追求真理 |
哲学的物质概念 |
自然界的物质性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
哲学的运动概念 |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
|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
||
物质运动的规律 |
规律的概念 |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
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的起源 |
|
意识的生理基础 |
||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
||
意识的能动作用 |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
|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
||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 能动作用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
实践 |
实践的概念 |
|
实践的特点 |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
真理 |
真理的客观性 |
|
真理的具体性 |
||
真理的条件性 |
||
真理和谬误 |
||
认识过程 |
认识的反复性 |
|
认识的无限性 |
||
思想方法与 创新意识 |
唯物辩证法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联系的普遍性 |
|
联系的客观性 |
||
联系的多样性 |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
系统优化方法 |
||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发展的概念 |
|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
||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
辩证的否定观 |
辩证否定 |
|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
||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
|
创新的社会作用 |
||
认识社会与 价值选择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
|
|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的概念 |
|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
||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
人生价值 |
价值和价值观 |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
||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
||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价值的实现方式 |
|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V.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VI.题型、试卷结构与内容比例
单元 |
主题 |
内容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
文化的形式 |
||
文化的社会作用 |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
文化与综合国力 |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
|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
||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
||
文化传承与 创新 |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
||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
||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
||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
||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
||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
|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
文化创新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
文化创新的意义 |
||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
||
创新与借鉴、融合 |
||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
||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
灿烂的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走进文化生活 |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发展与繁荣 |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
|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
||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
单元 |
主题 |
内容 |
公民的 政治生活 |
我国的国家性质 |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
||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
||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
|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
||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 途径和方式 |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
|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
||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
||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
||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
||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
||
我国的政府 |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
我国政府的作用 |
||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
||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
|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
||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
||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
||
政府的权威 |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
|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
人大代表的产生 |
||
人大代表的职责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
||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
||
我国的政党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
||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
||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及宗教政策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
||
我国的宗教政策 |
||
当代国际 社会 |
国际社会的成员 |
主权国家 |
国际组织 |
||
联合国 |
||
处理国际关系的 决定性因素 |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
|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
||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 基本趋势 |
时代的主题 |
|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
||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
||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
|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
||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
课题 |
主题 |
内容 |
货币 |
货币的本质 |
商品的基本属性 |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
||
货币的基本职能 |
||
金属货币与纸币 |
||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
货币与财富 |
|
结算与信用工具 |
||
外汇和汇率 |
||
价格 |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
价值与价格 |
价值决定价格 |
||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
||
供给与需求 |
||
影响价格的因素 |
||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
|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
||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
||
消费 |
消费及其类型 |
影响消费的因素 |
消费类型 |
||
消费结构 |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消费心理 |
|
消费行为 |
||
生产与 经济制度 |
生产与消费 |
生产决定消费 |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
||
发展生产的意义 |
||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公有制为主体 |
|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
企业与 劳动者 |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
公司的类型 |
||
公司的组织形式 |
||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
||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
||
劳动者 |
劳动与就业 |
|
劳动光荣 |
||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
||
维护劳动者权益 |
||
投资理财 |
商业银行 |
利息、利率与本金 |
储蓄存款 |
||
商业银行的业务 |
||
理财 |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
|
股票 |
||
债券 |
||
商业保险 |
||
个人收入的分配 |
分配制度 |
生产决定分配 |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
||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
效率与公平 |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
|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
||
财政与 税收 |
财政收入与支出 |
财政收入的构成 |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
||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
||
财政支出 |
||
财政支出的构成 |
||
财政收支平衡 |
||
财政的作用 |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
|
财政与资源配置 |
||
财政与宏观调控 |
||
税收及其种类 |
税收 |
|
税收的基本特征 |
||
税收的种类 |
||
依法纳税 |
依法纳税 |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
市场与计划 |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
||
市场配置资源 |
||
市场秩序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
宏观调控 |
||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经济目标 |
小康社会 |
经济建设的要求 |
||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科学发展观 |
|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
||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
跨国公司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
对外开放 |
|
世界贸易组织 |
||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
6.(1)①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反之,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3分)②民主决策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之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还有: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等。(3分)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 提供!
5.(共12分)(1)①政府积极履行其职责、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可以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2分)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分)
③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与政府权威紧密相连。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树立和维护政府权威。(2分)
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的权利。政府广泛征求意见、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分)
4、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除此之外,我国公民还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4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分)其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分)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2分)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