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1164  361172  361178  361182  361188  361190  361194  361200  361202  361208  361214  361218  361220  361224  361230  361232  361238  361242  361244  361248  361250  361254  361256  361258  361259  361260  361262  361263  361264  361266  361268  361272  361274  361278  361280  361284  361290  361292  361298  361302  361304  361308  361314  361320  361322  361328  361332  361334  361340  361344  361350  361358  447348 

7.“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答案:D。

试题详情

6.图3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该市

图3

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D.1950-1980年期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答案:C。

试题详情

5.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试题详情

4.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图2),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2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答案:C。

试题详情

3.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程度:比重越大,紧

凑程度越高。下表是2000年甲、乙、丙三个城市人口与面积的统计数据。

城市



城市总人口(万人)
994.2
1381.9
1673.8
中心区人口(万人)
210.5
231.7
539.0
中心区面积(km2)
52.4
87.1
132.0

三个城市紧凑程度排序是

A.甲最高,丙次之,乙最低        B.乙最高,甲次之,丙最低

C.丙最高,乙次之,甲最低        D.丙最高,甲次之,乙最低

答案:D。

试题详情

2.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1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

图1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答案:C。

试题详情

1.在沙漠中迷路时,可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指南针            B.GPS设备

C.遥感图像           D.地形图

答案:B。

试题详情

自然地理约占33%;人文地理约占33%;区域可持续发展约占34%。

Ⅶ.题型示例

试题详情

全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共70题。其中:

单项选择题Ⅰ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单项选择题Ⅱ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双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项Ⅱ按照不同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进行区分。)

试题详情

8.能够应用简单的论据或措施,解决地理问题。

IV.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考试内容包括地理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专题
内容
1.宇宙中
  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
  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 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
  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
  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5.人口与
 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6.生产活动

  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7.人类与地  
  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区域地理
  环境与人
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9.区域可持
 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0.地理信息
  技术的
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V.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Ⅵ.试卷结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