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1187  361195  361201  361205  361211  361213  361217  361223  361225  361231  361237  361241  361243  361247  361253  361255  361261  361265  361267  361271  361273  361277  361279  361281  361282  361283  361285  361286  361287  361289  361291  361295  361297  361301  361303  361307  361313  361315  361321  361325  361327  361331  361337  361343  361345  361351  361355  361357  361363  361367  361373  361381  447348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考点15: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考点1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考点1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考点18: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其中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是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的。 

教育: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定功能。 

② 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A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选择、传递)。B教育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创造)。C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试题详情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9: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①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联合国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保护。(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考点10: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考点1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意义: 

首先,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其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12:文化传播的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双向的。 

2)文化传播途径: 

①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牛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考点13: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①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②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③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考点1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②促进外域文化的传播;③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试题详情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考点6: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考点7: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考点8:优秀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①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世界。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试题详情

(一)文化与社会 

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特点: 

1)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点2:文化的形式 

由文化表现形式分: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5: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试题详情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①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的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4)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试题详情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 

   ①和平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二战后,由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因此,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等。 

   ②发展问题 

   发 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根源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③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③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④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⑤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关于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四个保障”。即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试题详情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①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②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③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④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⑤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试题详情

1、国际社会的成员 

  (1)主权国家 

   ①三种重要类型的主权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② 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人口,是定居在这个国家,受国家统治权力管辖的人们。主权,是一个国家的居民永久居住、从事社会生产的地域。政权,是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权机关。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它以对内的最高性和对外的独立性作为其特征。二者紧密结合,才是真正的国家主权。因此,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 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含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独立权,即主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即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自卫权,主权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即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④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 

  (2)国际组织 

   ①国际组织是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与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与区域性的。 

   ②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①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和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④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火、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试题详情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实施了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条例等。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行使的自治权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我国宗教的爱国主义传统 

   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的传统。 

  (7)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试题详情

2、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现代化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 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