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1188  361196  361202  361206  361212  361214  361218  361224  361226  361232  361238  361242  361244  361248  361254  361256  361262  361266  361268  361272  361274  361278  361280  361282  361283  361284  361286  361287  361288  361290  361292  361296  361298  361302  361304  361308  361314  361316  361322  361326  361328  361332  361338  361344  361346  361352  361356  361358  361364  361368  361374  361382  447348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试题详情

2、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试题详情

1、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试题详情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试题详情

(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考点39: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考点4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③ 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考点41: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此同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也利用市场经济的弱点,侵蚀人们的思想、败坏人们的道德。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其中,特别要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②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③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考点42: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考点43: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①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②关系: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只有坚持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③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④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重点解析: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发展教科文事业,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 

C.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D.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试题详情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34: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①对传统文化:我们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 

②对外来文化: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一方面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 

考点35: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怎样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社会进步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②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3)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因为: 

① 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③ 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是需要“主心骨”。  

④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考点3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考点37: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要求: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求:要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考点38: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1)发展先进文化的本质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 

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2)意义: 

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试题详情

(一)走进文化生活 

考点3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措施:(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 

考点3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2)什么是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①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 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 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减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考点3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措施: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①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试题详情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考点27: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②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考点2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②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考点29: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②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A.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B.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考点3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试题详情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考点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 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A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地位: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B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牲。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的民族文化(民族性):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考点25: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26: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文化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试题详情

(三)文化创新 

考点19: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考点20: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途径(考点21-23)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考点2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考点22:创新与借鉴、融合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考点2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①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②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