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右图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来中的价格走势,
根据该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③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1) (6分)答: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键,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手段。
(2) (4分)答: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代际平等的要求。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 提供!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
28、 [选做题《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空前成就,但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却随之加剧,成为当代人必须直面的伦理挑战。对此,各国都表示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据此回答:
(1)可持续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几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6分)
(2)根据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贯彻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4分)
27、(1)(4分)答:美国政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选举,包括组织初选、提名候选人、筹集竞选资金等。在总统选举中,两党分别提名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最终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败北的沦为在野党。执政党通过本党中坚人士组成的行政部门掌握政治权力。
(2)(6分)答:美国的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政党在选举中的命运取决于选票,所以他们竞选纲领的差异仅是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为的是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极端,并没有改变两党制的实质。
27、 [选做题《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008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为此,奥巴马、希拉里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展开激烈角逐。最终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赢得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1)美国的总统竞选与两党制有何关系?(4分)
(2)请简述美国两党制的实质,并说明竞选纲领的差异没有改变两党制实质的原因。(6分)
26、材料一: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二 : 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适时作出决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结合材料一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6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8分)26、 (1)(6分)答:①党的十三大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来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只有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才能使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和经济上的繁荣活跃互相促进,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实践证明,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紧密结合起来,两者缺一不可。什么时候这两手抓的战略方针贯彻得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将遇到挫折。
(2)(8分)答: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从30年前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央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30年后为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央决定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体现了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不同阶段矛盾特殊性的把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③在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中央要求先试点,然后寻找适合各地实际的模式稳妥推进,这体现了对不同地区矛盾特殊性的把握,有助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
25、(4分)答:①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充分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③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竞争力。④要重视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
(2)(6分)答:①就业是安邦之策。重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②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 ,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③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④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⑤关系到能否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 ,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5、材料一: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具体为: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材料二:2009年2月1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通知》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面对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政治意义。(6分)
24、(1)(6分)答:①说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社会收入和社会需求成正相关的关系,社会收入水平高、需求旺盛,经济发展速度快,反之亦然。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趋降,国家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加,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2)(6分)答:①经济建设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经济建设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经济运行态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③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建设平稳发展。
24、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1)图1、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据此说明要促进我国当前经济平稳发展应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6分)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人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推动经济发展。(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