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考点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例1]在美国《财富》杂志2007年7月11日公布的2007年世界五百强排行榜中,共有30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比2006年增加6家。中石化以1 316.36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第23位升至第17位,成为五百强中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对这些公司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其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 ②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筹资
③股东的身份是固定不变的 ④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并没有直接说明这些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其隐性信息,也就是:能够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都是股份有限公司。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有可能通过向社会公开募股筹资使公司规模发展到如此地步。股东可以通过转让股票使自己的身份发生改变,故3错误。
2.(09年新课改地区二模)几年前,王先生投资10万元开了一家服装店,以经营时装为主,受到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现在的王先生又同另外两人分别以资金60万元,土地(50万元),设备(30万元)共同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他们各自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这家服装公司属于
A.股份有限公司 B.个人独资公司 C.合伙企业 D.有限责任公司
2.劳动者
考点6:劳动与就业
考点7: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考点8:维护劳动者权益
1.企业
考点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考点2:公司的法定形式
考点3:公司的组织机构
考点4: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考点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0.(09年嘉兴高级中学模拟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一方面国家实行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另一方面又规定国家要调控价格总水平。这一规定说明:
A、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商品价格总水平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9.(09安徽卷)2.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A. 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 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 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 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18.(09年万宁中学三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特别强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是送给广大农民的一颗长效“定心丸”。这一决定
①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②体现了党坚持科学执政,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
③目的是要更好地稳定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预期
④调动广大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树立长期经营、持续发展的理念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09年仙桃市一中模拟)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强调要严格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原则。对这“三个不得”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土地流转的只是承包经营权,不能在流转中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
B. 这表明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C. 农民是土地出让金的主要受益者
D. 这表明农地只能农用
16.(09年普陀区模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允许农民以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这有利于
①增加农民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 ②完善农村的经营体制
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④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15.(09成都18中2月月考)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我国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由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变为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 ②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由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转变为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 ③两种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求失衡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④表明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14.(09成都18中2月月考) 下列措施和做法,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是
①提高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②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③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④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实施送家电下乡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