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鼓励节能、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其实质是
A.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中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积极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鼓励节能、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通过不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能力等措施,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C.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能起指导作用
D.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6.美国等一些国家坚持在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上称发展中国家应为减排负更多责任,这说明
A.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B.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行政领导
C.美国政府准备用计划经济来取代市场经济
D.美国政府准备加大对石油等能源的生产数量
5.在对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全球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表明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立场不同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C.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时是有条件的,有时是无条件的
D.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
4.2009年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参加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协调会的外方代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代表。温家宝说,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各国发展和人类生存,需要全球合作应对。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表明中国政府履行了
①政治统治职能 ②文化职能 ③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对外交流职能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
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我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回答5-6题:
3.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哲学上讲说明: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2.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启示我们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有利于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③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来说:
A.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B.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C.人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应该善待人类
3、政治生活:
(1)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现了我国政府担负着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务院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得主要因素。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着共同利益,又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对立。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中国主张加强各国协调配合,维护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创新精练: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据此回答以下1-2题:
2、生活与哲学: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物质与意识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世界各国要加强协调配合,维护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坚持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不可能孤立。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5)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正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体现。
(8)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