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在国际上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下列选项中,能够反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是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④采用科技,获取更多的利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家庭的投资理财应根据不同的经济态势,采取不同的选择。当银行储蓄利率下降、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时,下列图示最适宜的家庭投资理财方式是
A B C D
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说明
①积极的固定性随形式变化越来越弱,变动性越来越强
②税收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③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减税是企业对应危机经营成功的必备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 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爆发并向全球金融机构蔓延,导致许多国家的金融业遭受严重损失,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①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发展 ②要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
③要放慢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 ④应增加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材料一:“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又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
材料二:“人间再没有像金钱这样坏的东西到处流通。这东西可以使城邦毁灭,使人们被赶出家乡,把善良的人教坏,使他们走上邪路,做些可耻的事,甚至叫人为非作歹,干出各种罪行。”(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联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货币的“两个方面代表”的内涵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如何对待金钱?
12.2009年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到达7369亿美元,居各国持有美国债总量的首位。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再向市场“输血”1.15万亿美元。舆论惊呼:伯南克(美国财长)终于开启印钞机,“从直升机上撒钱”。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美国开启印钞机可能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企业贸易结算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为此,国务院于2009年4月8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回答9-11题。
9.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现实生活中汇率总是不断变化的,影响一国汇率变化的因素有( )
①外汇的供应量或需求量的变化 ②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
③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④国家的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意味着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从辩证法角度讲,这体现了( )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小林的父亲听说小林学了外汇的知识,就考他说:“我想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听说人民币以后还要升值,假如是真的,我是现在进这批货物划算,还是以后进划算?”正确的回答是( )
A.现在合算,因为人民币越升值。外国货物价格越高
B.现在合算,因为在人民币升值前,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国外货物
C.升值后合算,因为升值后外国货物价格降低
D.人民币升值后合算,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国货币
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的原因是( )
①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②信用卡可以方便购物消费 ③信用卡能增强消费安全 ④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信誉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5.假设某国一年内,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5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该国这一年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0.25,投资增加 B.1.25,物价下跌
C.0.25,投资减少 D.1.25,物价上涨
6金融危机加深,我国价格总体水平下行加快,不利于经济发展。当前稳定物价必须( )
A.减少居民对商品的需求 B.增加社会总供给
C.扩大居民对商品的需求 D.提高银行利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