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7.目前我国“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中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虽不能一蹴而就,但前景可期。“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框架:
①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严重了打击高收入者创业积极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马克思说:“纸币的发行量只象征性地代表它所执行的金属货币的数量。”这说明:
①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具有价值,因此纸币本身能够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②只要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发生变化,纸币的购买力就会随之发生变化③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就会贬值,影响商品流通④在纸币的流通条件下,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仍然是金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近年来,我国市场连连出现“假药事件”,“有毒食品事件”,以及论文抄袭、造假事件,使人们“谈吃色变”、“凡说必假”,于是有人疾呼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这就需要:
①国家加大对造假、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
②企业经营者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③消费者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 2009年8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农业人口60岁后可享国家普惠式养老金,预计试点的启动会在“十一”之前。这一举措:
①是党和政府扩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步骤 ②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④有利于扩大内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28分)
[材料一]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1978年=100) |
268.9 |
311.2 |
383.6 |
483.4 |
624.5 |
食品支出% |
57.79 |
58.80 |
58.62 |
49.13 |
45.48 |
交通通讯支出% |
1.8 |
1.44 |
2.58 |
5.58 |
9.59 |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
3.9 |
5.37 |
7.81 |
11.18 |
11.56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材料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为更好地迎接挑战,我国政府分别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大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结合材料,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分)
(3)材料二中我国政府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10分)
36.(24分)[材料一]在面对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温家宝总理说,我们首先要增强信心,信心就是力量。有了信心,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夕,温总理和网民在网上和网民对话,讨论我国经济发展等问题。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就应对金融危机联合开展网上调查,了解民意。公民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热烈讨论。
[材料三]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23亿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定向搜索,休闲娱乐,关心国是的重要途径。胡锦涛主席强调,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一中“有了信心,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请从哲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
(2)分析材料二中公民在行使哪些政治权利?并简要指出行使这些权利的意义。(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人的影响。(6分)
35.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文件的出台,是对我国软实力经济的加速提升,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次重拳出击。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而这首灵感源自童谣的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DNA”。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面对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这是因为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32.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④“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A. ②③ B. ③④ C.①④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