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1949  361957  361963  361967  361973  361975  361979  361985  361987  361993  361999  362003  362005  362009  362015  362017  362023  362027  362029  362033  362035  362039  362041  362043  362044  362045  362047  362048  362049  362051  362053  362057  362059  362063  362065  362069  362075  362077  362083  362087  362089  362093  362099  362105  362107  362113  362117  362119  362125  362129  362135  362143  447348 

1.实践具有以下特征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试题详情

6.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为科学理论是

 A.系统化的真理性认识,正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B.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C.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D.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定项选择:

试题详情

5.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说明:

 A.理论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B. 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试题详情

4.聂耳在黄浦江畔听到码头工人劳动号子,由此受到启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这一材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C.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提供的素材是艺术家产生灵感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试题详情

3.下列观点体现人民群众对历史创造作用的是

 A.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试题详情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试题详情

单项选择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指

 A.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的活动

 B.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适应环境的一切活动

 C.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试题详情

 “既讲索取,又讲贡献”。

 答案:(1)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两个方面中贡献应该放在首位,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2)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是必要的,所以要讲索取;个人对社会要作出贡献,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所以也要讲贡献。但不能将贡献和索取并列看待,更不能颠倒其先后顺序。

 (3)题中的理论“既讲索取,又讲贡献”,正确之处是看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错误之处:一是没有强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二是,将索取摆在贡献之前,颠倒了贡献和索取的先后。重轻关系。

 题意分析(1)此题属“正误混杂型”辨析题,题目中的说法,既非全对,又非全不对,而是既有正确的成分,又有错误的成分,正确与错误兼有之。解题时要求以辩证的思维进行具体分析,既肯定其正确之处,也指出出错误之所在。在弄懂试题的内容后可按下列方法与步骤组织答案。

 (2)首先分析此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既讲索取,又讲贡献”,主要是考查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但又不能并列,应将贡献摆在首位。

 (3)其次是将试题的说法同有关哲理对照看其是正确还是错误。试题既讲了贡献又讲了索取。肯定两者都是必需的,这是符合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的;但试题没有表明二者当中应将那一方面放在首位,不但如此,而且将索取放在前面,贡献置之于后,这就颠倒了首位和次位的关系。

 (4)在作上述分析后,进行答案的构思和组织,答案内容应包括:①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即写出原理;②分析说明题目中的正确成分;错误成分,(见答案第二个要点),即运用原理对试题进行具体分析;③作出结论式的正确辨析。(见答案第三个要点)这三方面的内容是不可少的,至于如何说明,是先判断正误,还是在分析中、分析后指出其正误之所在,只要是合乎逻辑,可以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

试题详情

 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意味着:( )

 A.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B.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不存在矛盾

 C.为人类造福能够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D.为人类造福需要提高人的自身素质

 题意分析(1)此题为“材料式”多项选择题,解题的关键,首先是吃透题意,从中悟出材料中所包涵的道理,包含的道理可能是一个方面的,也可能是多个方面不等;其次,要看清“导语”,即要求从哪一个角度回答问题;最后是分析各个选项,并对照题目中所含的原理,按“导语”要求作出选择。

 (2)从题目的材料看,讲的是选择职业时的主要指针,即确定职业理想的原则,从个人与集体关系看,就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人生价值观看,就是正确看待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3)对照题意逐个分析选项,选项A,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符合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别的道理,人们只有在为社会作贡献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可见此项应选;选项B,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不存在矛盾,是不正确的,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选项C,为人类造福能够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符合贡献与索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符合题意的;选项D,为人类造福需要提高人的自身素质。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使个人对社会能作出更大的贡献。此项也是符合题意的。

 综上所述,答案是ACD。

 易卜生在给朋友白兰戴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表明:(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B.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C.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是先实现自我价值

 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题意分析(1)此题为“材料式”多项选择题。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如上题。(第3题)所述。

 (2)“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意思是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想贡献于社会,最好的办法是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把自己培养成才。此题的“导语”是“这表明”,如变为问答就是,易卜生这段话表明了什么道理呢?按这一思想再去分析造项看哪些选项是表明了易卜生这段话的含意的。

 (3)分析选项,同“导语”联系对照作出选择。选A,人生的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人生价值的实现是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的,这里讲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属客观条件之一。但题目讲的提高个人素质,是讲需要的主观条件。可见,选项A是不符合题意的;选项B,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正是题目中所要强调的,所以是符合题意的;选项C,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是先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就是说个人对社会贡献变成了现实,先“实现自我价值”可以理解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首先得到实现,这就颠倒了贡献和索取的先后关系和轻重关系,这既是错误的,又是不符合题意的;选项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符合贡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是符合题意的。

 综上所述,答案是BD。

试题详情

19.(1)这个观点混淆了个人利益和自私的严格区别,夸大了其转化的可能。(2分)

 (2)“自私”的特征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为了私利不择手段,拒绝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2分)而正当的个人利益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2分)

 (3)追求个人利益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而有私自利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一切以一己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思想。如果在这种界限中追求正确当的个人利益,不会走向自私自利。(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