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2020  362028  362034  362038  362044  362046  362050  362056  362058  362064  362070  362074  362076  362080  362086  362088  362094  362098  362100  362104  362106  362110  362112  362114  362115  362116  362118  362119  362120  362122  362124  362128  362130  362134  362136  362140  362146  362148  362154  362158  362160  362164  362170  362176  362178  362184  362188  362190  362196  362200  362206  362214  447348 

1.要注意分析课标“内容目标”的不同要求,特别关注有“实例”或“事例”要求的内容;

试题详情

4.生活与哲学模块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1.3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4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2.5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2.6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3.7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3.8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3.10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4.11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4.12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1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哲学的含义、本义(生活中的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哲学的指导作用,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系统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重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重视实践,追求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材)。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材)。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重视三种分析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强调解放思想。
突出了价值判断的意义,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注重不同价值判断的形成。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和人民的利益。
 
在实现人生价值中领悟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注:

试题详情

3.文化生活模块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5 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6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强调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突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在继承中创新,这是文化创新的第一个基点。
 
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在文化交流中创新,这是文化创新的第二个基点。
突出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要注意“学习型社会建设”(综合探究)。
强调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强调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结合时代要求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走出文化发展的误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教材有较系统的阐述。但要结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试题详情

2.政治生活模块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3.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4.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4.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4.14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教材放在综合探究中。大纲无要求。
对不同的选举方式,教材阐述得较全面。
教材中未阐述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价值。
要重视教材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政府的职能和作用,要结合实例。
 
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教材将人民民主专政放在第一单元。
教材强调三种执政方式,而课标强调的是执政地位的确立。
 
 
教材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标“提示与建议”中强调了三原则。要系统把握教材阐述。
教材将此内容放在综合探究中。
 
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应突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教材有较系统的阐述。
 
 

试题详情

在迎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很关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很少有人关注《课程标准》。但最近,有关权威人士透露,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和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考试大纲》,而不是现行教材。这引起了我对新课程高考政治的再一次思考:第一,《课程标准》上的课程理念就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它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第二,《课程标准》上的内容是高考要求考查的内容,《课程标准》上没有的内容,即使现行教材上有高考不会考查。可见,新《课程标准》在高考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与现行教材内容上的比较

1.经济生活模块

课程标准
现行教材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2.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2.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3.7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10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4.1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4.12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13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4.14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重点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突出价格变化。
对生产的影响,课标没要求。
消费结构,课标没要求。
 
重视投资方式的选择。
教材没有比较不同投资方式。
 
重点把握公司的经营。
 
 
重视劳动者维权;
高度关注当前的就业问题,重视创业(综合探究)。
根据最新政策和当前形势,认识分配问题。
结合实例把握财政(支出)的作用。
关注税收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树立纳税人意识。
教材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阐述不够。
 
重视宏观调控,关注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教材放在第二单元。
 
 
教材强调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教材没有强调为什么应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试题详情

31.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 展,农民工收入也逐年上升。在成都某大型建筑工地当焊工的民工老许2009年5月缴纳个人所得税218.5元,请算出他该月的个人收入是多少元?

A、2290      B、3890    C、4290    D、6370元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试题详情

30.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试题详情

29.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28.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价值总量     

A.越大  越大   B.越小  越大    C.越小  不变     D.越大  不变

试题详情

27.由于某企业采用了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四倍,那么该企业在同一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四倍   增加四倍   减少四倍   B、增加四倍   减少四倍   不变

C、增加四倍   不变    增加四倍   D、增加四倍   不变    不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