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009年·广东·单科·17)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强调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故选B项。A、C、D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B
1.(2009年·江苏·文综·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及教育对文化的传承的意义,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②的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故③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②③的选项。
[答案]B
8.(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1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读]这是一道因果关系型的选择题,考查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的原因的认识。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取代。“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说法是错误的,所以含②的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B
7.(2008年·广东·单科·37)(10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解读]第(1)问中运用了“偏差”一词,明确了题目的立意方向。作答时,首先应认真体会漫画反映的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教材的基本知识。教材中分别介绍了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则等内容,最后落脚到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上。
[答案]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6.(2008年·江苏·单科·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解读]“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体现了“博采众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精品,体现了C选项表达的意思。A选项单纯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忽略了欧洲建筑风格。B选项与题干联系不紧密,题干中没有提到社会实践的发展问题。D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答案]C
4.(2009年·福建·文综·39)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解读]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主题,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四个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第(1)问要重点回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着重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2.(2009年·广东·单科·21)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B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主体、动力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文化创新而不是文化继承。CD项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B。
[答案]B
1.(2009年·江苏·单科·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读]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③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的说法错误;①②的说法正确的反映了题意。
[答案]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