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4.“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4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42.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4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40.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徙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隆。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
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
39.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C.有良好的愿望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D.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
38.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39~40题。
37.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 (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不切实际的幻想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36.新华社发表文章指出,面对我国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趋势,把节能习惯真正当做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的能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把节能习惯当做新能源”观点的提出表明 ( )
A.节能习惯是一种新能源
B.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