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07宁夏14)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 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 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 000元至5 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 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 ( )
A.165元 B.190元 C.400元 D..525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根据题干信息可直接列式计算:首先算出应税所得额为3 500-1 600=?1 900(元);然后分段计算即可,500×5%+1 400×10%=165(元)。应选A。
8. (07全国Ⅱ文综25)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
酬属于 ( )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答案 C
解析 稿酬属智力成果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应选C。
7.(07上海1)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这是为了 ( )
①增加经济总量,加快发展速度 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③扩大内需、刺激投资 ④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绿色GDP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应选D。
6.(07山东16) “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成本后的生产总值,它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资源耗减)为5 118亿元,占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即环境退化成本,是指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全部治理所需的支出)也将达GDP的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GDP的增长,不一定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B.GDP的增长,一定意味着社会财富积累的增加
C.“绿色GDP”概念的运用,有利于政府部分转变观念和科学决策
D..“绿色GDP”概念的运用,有利于培育公众关心、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答案 B
5.(07全国Ⅱ文综26)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 ( )
①决定分配方式 ②消除地方保护 ③调节消费行为 ④优化投资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4.(07上海7)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税收全面增长。其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 B.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
C.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D.公民的纳税意识得到了增强
答案 C
解析 税收增长来源于经济发展,特别注意“根本原因”,应选C。A、B、D项非根本原因。
3.(07上海B组3)一个中国公民在美国工作,他在美国的收入应该计入我国的 ( )
A.社会总产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出口总值
答案 C
解析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而国内生产总值是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故中国
公民的收入应计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应选C。A、B、D项排除。
2.(07上海A组3)2006年我国部分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量高于应缴纳的税金、社会保障金的增量,因此该年度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变动不确定
答案 A
解析 居民收入增量高于税金等增量,所以可支配收入应增加。B、C、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A。
1.(07上海13)今年我国首次实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在下图所示“所得项目”中属于资本要素分配的是( )
A.①⑤ B.⑤⑦ C.⑦⑧ D.①⑧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资本要素分配”,①⑤不符合题意,⑦⑧正确,应选C。
2.(08江苏17)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答案 A
解析 本题重在理解题意,通过题干可以看出在企业分配环节中不能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否则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强调分配对效率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
2004~2007年高考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