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占整个市场交易的86.3%,一旦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出现动荡(经济危机、美元贬值等),必然引起全球经济的波动。这体现了 ( )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检测考生对相关哲学道理的理解和运用。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因为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体现了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D正确。
答案:D
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里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 )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解析:本题多次强调“全球性观点”,即要求综合认识西方和非西方两个方面,而A、B只强调了一个方面,故不选。C项“比较的方法”在材料中未体现。所以D为最佳选项。
答案:D
5.漫画中的小男孩违背了 ( )
①联系的普遍性 ②联系的可变性 ③联系的客观性 ④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联系的理解。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小男孩把自己的成绩和世界经济挂钩,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答案:B
4.回顾近200年间的人类五次技术革命的经历可以发现,无论是蒸汽机的出现,铁路的大普及,电力、重工业的大发展,还是集成电路技术、信息技术的大跨越,都是在大危机时期酝酿的。这种转“危”为“机”提示我们 ( )
A.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和根本属性
B.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实践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历史经验对生产实践有决定性的作用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具有绝对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常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A错误。认识不能决定实践,C错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错误。B正确切题,故选B。
答案:B
3.“和谐社会”的理念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管子·兵法》上就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才能协调,进而才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 )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C.内因决定事物的状态
D.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B所述内容正确分析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且符合“和合故能谐”的寓意,当选。
答案:B
2.东部地区继续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实施振兴战略。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其协调发展的哲学启示是 (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几个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因为人们没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启示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选A项。
答案:A
1.生态文明作为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出现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二是因为西方为此获得的各种强大资源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三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的一段时间,这反使得西方失去了成为生态文明领头羊的机会,而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材料蕴涵的辩证法观点是 ( )
①矛盾的发展具有特殊性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③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社会性质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题目是关于生态文明的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其中的分析说明了联系的复杂多样,①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舍弃不选。
答案:A
17.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
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温家宝总理的上述演讲是如何引导西方民众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审读设问和正确解读每一段材料的含义。第一、第二段材料分别体现了教材中的“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和“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这些内容,但第三段材料并未体现教材中的“培养创新精神”这一内容,组织答案时只强调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可。
答案:①引导西方民众,要把中国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了解中国的过去,理解中国的现在,看到中国的未来。今天的新中国,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走来,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光明的未来。②引导西方民众,要明确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和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大进步,有了很大发展,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③引导西方民众,要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不再封闭落后,不再贫穷僵化,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2009年11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据此回答14-15题。
14.从哲学上看,创新就是 ( )
A.运动和变化
B.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打破常规,求异不求同
解析:创新的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也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选C项。
答案:C
15.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此,我们应该 ( )
①发扬创新精神 ②培养创新的思维方法 ③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④支持和拥护我国的改革事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项。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