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3827  363835  363841  363845  363851  363853  363857  363863  363865  363871  363877  363881  363883  363887  363893  363895  363901  363905  363907  363911  363913  363917  363919  363921  363922  363923  363925  363926  363927  363929  363931  363935  363937  363941  363943  363947  363953  363955  363961  363965  363967  363971  363977  363983  363985  363991  363995  363997  364003  364007  364013  364021  447348 

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相关专家说:“按照目前国内水平,我国对地震的中期预报,也就是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准确率是20%,短临地震预报,即三五天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则准确率不到10%。”这表明( )

A.有些事物人们是无法认识的

B.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C.事物的复杂程度决定着人们的认识程度

D.认识事物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试题详情

11.按照航天实验计划,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首次漫步太空。这一事实表明( )

A.人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B.意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答案] D

试题详情

10.读漫画:

               弯与直

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解析] 本题属于漫画式选择题,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题型,深受好评。本题考查产生不同意识的原因,考查读图识图能力、理解能力。画中的鸟和蛙一个从水上往下看,一个从水下往上看,受光的折射作用的影响,而展开了“弯与直”的争论。A、B、D显然都是错误的,只有C正确地道出了争论的原因是认识要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答案] C

试题详情

9.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答案] C

试题详情

8.

--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认识过程的理解,题肢C准确体现材料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其他选项则无法体现,故选C。

[答案] C

试题详情

7.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据此回答: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解析]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之所以会形成图中的奶牛形象,主要是受其所处的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C符合题意。获得真知的途径有两个:亲身实践和努力学习,A错误。感性认识不一定正确,B错误。题干是关于奶牛形象的描述,不涉及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试题详情

6.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③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对物质有特殊的决定作用。④错,前半句和后半句不搭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的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不是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①②切题,故选A。

[答案] A

试题详情

5.面对自然灾害,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 )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的原则 ④以科学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易误选③,原因是错误地理解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只能说意识离不开物质,不能说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③错误;④错误,办事情只能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答案] A

试题详情

4.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中国孔子基金会推出了“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了意识的内容、形式。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理解、运用能力。可运用排除法解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

[答案] C

试题详情

3.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这说明客观存在是意识的( )

①内容 ②源泉 ③对象 ④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