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64163  364171  364177  364181  364187  364189  364193  364199  364201  364207  364213  364217  364219  364223  364229  364231  364237  364241  364243  364247  364249  364253  364255  364257  364258  364259  364261  364262  364263  364265  364267  364271  364273  364277  364279  364283  364289  364291  364297  364301  364303  364307  364313  364319  364321  364327  364331  364333  364339  364343  364349  364357  447348 

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公报体现出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试分析怎样实现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义?(12分)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⑤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⑥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每点2分)

(2)、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正确认识。(12分)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

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⑤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⑥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每点2分)

(3)、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帮助找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

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有利于促进人们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就业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善等;(4分) 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消费、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分)(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试题详情

9、“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我国既要立足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我们会得到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启示?

①启示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在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人类应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启示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人类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需求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③启示我们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同时注意结构优化,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发展低碳经济既要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入手,也要从产业链入手寻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启示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成长。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我们应明确发展低碳经济阶段性特征,努力促进新事物成长。

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启示我们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要重视外因的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发展低碳技术,立足于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⑥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启示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⑦启示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也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考虑,抓住科技这个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实现科学发展。

试题详情

8、材料一  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材料二  下表为A市2008-2010年能耗与排放状况:

 
2008年与2007年同比
2008-2010年累计
单位GDP消耗
下降4.59%
下降10.08%
化学需氧量
减少4.42%
减少6.61%
二氧化硫排放量
减少5.95%
减少8.95%

注:该市2008年-2010年GDP同比增长9%-12%。

材料三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一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哪些要求?(11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对A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简要评价。(4分)

(3)、材料三体现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11分)

试题详情

6、某校高三(2)班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信息一:感知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指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低碳经济”要求推进节能减排,进行科技创新,要求公众改变那些浪费资源、能源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大省江苏力求突破“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第一个低碳示范区“江苏低碳示范区”落户常州,示范区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开发低碳产品的力度。

(1)、结合信息一,说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意义。(6分)

①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分)

②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分)

③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人们形成形成节能环保的消费行为。(2分)

信息二:感悟低碳文化

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让人们感悟和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分析信息二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6分)

①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体现了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

②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让人们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体现了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分)

③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2分)

信息三:参与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我们急需建立的一种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少开一天车,减排8.17千克;用手洗代替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形成好的生活习惯,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3)、请你分别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作为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去践行低碳生活。(6分)

①经济生活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生态文明观念,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②政治生活角度: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切实履行公民义务,做负责任的社会公民,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3分)

试题详情

5、材料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则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材料三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6分)

①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②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注重节能减排。

③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④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结合材料二,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写出三点即可,有其他合理性建议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3)、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③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试题详情

4、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

材料一  “十一五”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变动情况

年份
单位GDP能耗上升或下降(±%)
(吨标准煤/万元)
2006年
-1.79%
2007年
-4.04%
2008年
-4.59%
2009上半年
-3.35%

注: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电力需求必然导致对电煤需求的快速增长。在未来十几年,煤炭在中国的主体地位基本不可能改变。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作为低碳经济领头羊的清洁能源产业取得飞速发展。但是,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无论是风机制造还是太阳能光伏领域,核心技术甚至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外引进。中国经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材料三  目前,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总结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6分)

①经济现象:材料一反映了“十一五”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中国的减排之路仍然面临沉重压力。(4分)

经济手段:

①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减缓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实现科学发展。

②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低碳产业,逐步提高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③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如有货币政策相关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建议。(10分)

①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

④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实践低碳生活方式。(每个要点2.5分)

(3)、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 识,探讨公民为什么要树立“低碳”理念。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面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人们必须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要树立低碳意识。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树立“低碳”理念,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树立“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试题详情

3、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论坛以“世界的未来,结构的调整”为主题,包括政府领导、企业领袖和知名学者在内的300余位嘉宾,共同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未来展开了深入对话。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①市场调节本身具有缺陷,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发展低碳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

② 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发展低碳经济这一契机,循环利用资源,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品。企业要遵守法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4分)

③ 消费者应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坚持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这一正确的消费原则,实践低碳生活方式。(3分)

试题详情

2、2009年11月25日晚,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数小时后,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共同行动彰显:在人类步入低碳时代的大门即将敞开之际,两个大国也在暗中争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导权。而我国若实现上述减排目标,GDP损失将超5000亿元。早期为达到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头三年关停了3000多万千瓦小火电,造成数十万人的失业。

(1)、据有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应该怎么办。(12分)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面向市场发展环保产品,优化产品结构。(3分)

②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分)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3分)

④坚持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3分)

(2)、据《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8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学生若能答出四点,即得满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