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子女逆反心理的产生与父母没有关系。( )
提示: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子女的逆反心理往往与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有关系。
答案:×
6.逆反心理都是错误的。( )
提示: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地说是错的还是对的。父母见识广泛、经验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强,父母的管教往往是对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反抗。但是,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难免有误区,这时候我们要敢于对父母说“不”。
答案:×
5.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所以代沟是不可消除、无法逾越的。( )
提示:该题考查对代沟的认识和理解。只要我们平等地与父母沟通、交流,就能解决代沟问题。
答案:×
4.高晨最近有些烦恼。她与班上的几位同学交往密切,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高晨把她们交往中的一些趣事都一一记在自己的日记中,那可都是她心底的小秘密。没想到,她的日记竟然被妈妈给偷偷地“检查”了一番,妈妈还批评她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以后不许她和这些同学交往。对这件事分析合理的是( )
A.妈妈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她的做法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
B.妈妈非常关心自己的女儿,但她采取的方式不对
C.高晨不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她应该什么事情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妈妈
D.高晨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是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她正当的权利
提示:此题考查的是对成长也会有烦恼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的增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与父母不一致。可是父母总是把我们当小孩看待,对我们总是不放心,这会产生很多矛盾。
答案:ABD
3.俗话说:用理解拆除心里的樊篱。理解父母,需要我们( )
A.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B.主动了解父母
C.不顶撞父母,不与父母发生冲突,不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
D.宽容地看待父母的缺点
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怎样与父母交往问题的认识。多与父母沟通,宽容地对待父母的缺点。能够避免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使家庭更加和睦。
答案:ABD
2.丽丽爱好音乐、舞蹈,一有空就唱唱跳跳,可她父母说她爱唱爱跳耽误学习,是不务正业。丽丽十分苦恼,你认为她应该( )
A.放弃爱好,专心学习
B.学会与父母沟通,让父母认识到爱好音乐、舞蹈既能发挥特长,又能促进学习的不断进步
C.与父母大吵大闹,坚持己见
D.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与父母交往过程中,若出现矛盾,该怎样对待。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这种代沟导致了两代人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难免出现矛盾。
答案:B
1.有一位中学生曾这样评价他的父母:“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最令我感到痛苦的,是我的父母。小时候,父母是我的偶像,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资本,父亲是市劳模,母亲是优秀教师。可是,长大后我却发现他们原来很俗气。父亲除了工作什么都不懂,像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母亲像个小市民,不仅爱议论东家长西家短,还爱查看我的书包,审问来我家的女同学,我活得多累啊!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简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同学们给他提供了几种解决烦恼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有( )
A.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严其实也是一种爱
B.认识到与父母间的代沟,尝试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
C.克服逆反心理,静下心来想一想父母这样做的道理
D.离家出走,迫使父母改变原来的生活、教育方式
提示:本题考查子女与父母之间沟通难的问题。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着代沟、矛盾、误解,使子女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时子女要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家庭才能和睦。
答案:ABC
14.正义的社会,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来打造,我们中学生也可以为正义社会的形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请写一份倡议书,向中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为和谐社会而尽一份力。
解析:此问题开放性比较强,主要考查践行能力,旨在培养开放性思维,培养正义意识。倡议书应结合自身实际,主题突出。
答案:(提示)写倡议书,应该以弘扬正义、培养正义感为出发点,说明自己对正义的认识,以及青少年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维护社会正义。
13.(17分)据报道,北京市对中小学生守则及相关行为规范进行了修改,从今春新学期第一天起,北京市中小学生将开始试行新的《北京市中学生守则》《北京市小学生守则》以及相关行为规范。
其中争议最大的修改是“敢于斗争”与“见义勇为”被抛弃。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最后一句“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在新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只保留了“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去掉了“敢于斗争”四个字。“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
这一改动引起教育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赞扬与批评等量其观。
支持去掉“敢于斗争”与“见义勇为”的人,认为这是让孩子远离危险的需要,有利于小学生自我保护。他们认为,未成年人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本身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若不考虑这一年龄特点而一味要求去“敢于斗争”是不切合实际的,容易误导冒险行为,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反对方则认为,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抛弃“敢于斗争”与“见义勇为”是错误理解这些提法本意的必然结果。我们主张中小学生面对坏人坏事时“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主要意图并不是要给中小学生规定什么义务与责任,主要是着眼于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抛弃“敢于斗争”与“见义勇为”对本来就有待于加强和革新的道德教育造成了严重破坏,违背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道德规范主要是一种义利选择准则。
你赞成哪方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此题有较强的开放性,你可以任意支持其中的一个观点,也可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关键是要讲清楚你的理由。
答案:能言之有理即可。
12.(17分)有这样一则朴素的故事:一个瞎子与一个跛子,被大火围困于楼内,眼看要坐而待毙。但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完好的跛子,却恰巧地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身体”:瞎子背起跛子,跛子指路,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
(1)如果二人都只顾个人的逃生,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瞎子指路,跛子背人,结局又会如何?
(2)谈谈你对这则故事的启示。
解析:此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预测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又给予我们对生活的思索。对于第(1)问,结局较为容易想到,关键是我们从结局中可以看出,不合作不能解决问题,不合理的合作只能将事情向恶性发展,这就是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两种情况下的结局显而易见,依据自己的想象力答出即可。
(2)启示: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社会生活是一种合作活动,生活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合作系统有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与解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