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4分)下列有关实验或做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错选倒扣分)_______________。
A.配制480mL 1.0mol·L-1NaOH溶液时,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20.0g
B.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
C.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硫在足量的氧气中比在足量的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将mg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通过过量的Na2O2固体(气体充分反应),固体增重mg
E.排空气法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最后液体充满整个容器
F.试纸在使用前需用蒸馏水湿润,然后进行相应试验
18.将5.6gCu、Mg合金投入到一定量的硝酸中,金属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VL(HNO3被还原为NO和NO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待金属元素全部沉淀后,再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0.7g,则收集到的气体体积V值可为
A.2.24L B.4.48L C.6.72L D.7.84L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06-2007届河东三中高三化学教学质量检测题
2006-12-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收到直观、简明、易记的效果。用数轴表示的下列知识正确的是
A.硫及其化合物的化会价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B.分散系的分类:
C.硫单质在02中燃烧后的产物:
D.已知:还原性Fe2+>Br-,则FeBr2溶液与CI2反应的产物
16.在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气)+ B(气) C(气)+ D(气) 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其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
A.60% B.40% C.25% D.50%
15.短周期元素中,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常见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那么这些化合物共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4.已知25℃时,下列酸的电离常数:
醋酸:1.75×10-5 氢氰酸:4.93×10-10 氢氟酸:7.2×10-4 甲酸:1.77×10-4
则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上述溶液pH最大的是
A、 醋酸 B、 氢氰酸 C、氢氟酸 D、甲酸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NaOH溶液或过量稀盐酸均能得到澄清溶液的是
A.Fe2+、K+、SO42-、Cl- B.Ca2+、Na+、HCO3-、NO3-
C.Ba2+、Mg2+、SO42-、NO3- D.K+、 Na+、 CO32-、AlO2-
12.蛇纹石由MgO、A12O3、Si02、Fe203组成。现取一份蛇纹石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在所得的沉淀X和溶液Y中分别加人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沉淀X的成分是Si02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红色颜料Fe2O3,
C.在溶液Y中加人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得到的沉淀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Mg(OH)2
D.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H+
11.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现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其化学原理为:
①Na+CO2 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
该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学原理是:
以下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①和②都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B.新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C.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金刚石需要消耗23g金属钠
D.反应①和②中,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Na2CO3是氧化产物
10.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NaCI、KCl、Na2CO3、FeCI3、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①: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②: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铁盐和其它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时将少量铜粉分别投入上述溶液中,按照方案①的分类,能够完全溶解铜粉的只有酸(H2SO4)溶液和盐(FeCl3)溶液
B.设计方案②的同学取某种溶液,在其中加入上述的钾盐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
C.按照方案①的分类,属于碱的有Na2CO3、NaOH
D.这两组同学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只使用了实验法、观察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