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青少年有何要求?
(参考常见题型格式和思路第4题或复习提纲P11第九大题第4小题)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材料三: 传统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
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
回答问题:
6、如何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见复习提纲P11第九大题第3小题)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什么?
(参考常见题型格式和思路第1题)
4、为什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或有何意义)
(答案参见透视P20第2小题)
另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参见透视P21第2小题)
要点: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三大国策、节约型社会、生态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和谐社会、三大关系等。
2、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或有何对策;如何实现绿色现代化)
(答案参考透视P24第2小题,务必要写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另加: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三大国策
1、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型,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就变成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 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
② 在任何时侯,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脱离人口多、底子薄这个基本国情;
③ 只有统筹兼顾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题(资源和环境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材料一: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首次尝试人工扰沙清淤
2004年6月19日,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开始实施。在这次试验中,首次尝试人工扰沙清淤,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
材料二:我国将构筑三道防线治理黄河泥沙
据新华社报道,今后我国将构筑起三道防线,加快治理黄河泥沙淤积。第一道防线位于黄土高原,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逐步减少入黄泥沙。第二道防线位于黄河小北干流,通过小北干流放淤,“淤粗沙排细沙”。第三道防线是小浪底水库,利用水库拦沙库容,“拦粗沙泄细沙”。到2010年,我国将在黄土高原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5亿吨。到2050年,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8亿吨。
材料三:长江污染--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数亿吨沿岸泥沙被水冲走,古森林急剧减少;长江里的白鳍豚、中华鲟、刀鱼等可能灭绝;长江生命力在消失……专家们呐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材料四:《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材料五:七部门联手启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据新华社5月22日报道,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建设部、监察部、审计署等七部门启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在全面清理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检查去年以来新上项目用地情况。
回答问题:
2、13亿为什么又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
人口基数太大,生态环境的负荷也越来越重,有限的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地限增长。
1、13亿为什么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这个数字迟到了4年,使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也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