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2007,河南)
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于2006年7月1日开始,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期间,将有9亿左右选民通过行使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组织国家政权。这表明 ( )
A.选举权是公民实现人民民主的政治权利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国家重大事务都是由广大选民决定的
D.我国每个公民都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21.(开放题)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本次会议提案整体质量较高,反映了委员们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提案选题注重围绕中心工作与发挥提案者自身优势相结合,反映情况注重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提出建议注重与客观现实相结合。本次会议提案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
结合材料,谈一下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品味中考典题
20.(探究题)
2008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并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政府的“民生礼包”温暖了十三亿人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项举措直接惠及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预算中的一组组数字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
(1)《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关注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
19.(综合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惟一途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综合题)
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换届选举,本次选举将涉及选民约9亿,其中乡级选举涉及选民6亿多,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以下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法错误的有: ( )
A.在我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依法行使权利
B.人民代表大会要对国家机关负责
C.人民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7.(综合题)
2007年年初,应温总理的邀请,12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这体现了( )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利
C.政府的服务意识大为增强
D.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16.(新情境题)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一届人大会议上说:“当代表不是到北京来吃饭的,也不仅仅是举手鼓掌的,而是来为基层群众办事的。”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一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课标能力提升
15.(新情境题)
2007年9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8周年。自人民政协成立以来,历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共提出各类提案4万余件,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政协委员提出各类提案,说明人民政协 ( )
A.是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
B.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C.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体
D.行使国家职能
14.(易错题)
以下对人民政协认识中,错误的有 ( )
A.人民政协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B.人民政协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掌握政权,管理国家
C.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D.人民政协有利于更全面地反映人民的意愿
13.(易错题)2008年3月5日至16日在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08年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这表明 ( )
①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直接行使权力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③ D.①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