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C。实行“绿色GDP”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这样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BD不是特指“绿色GDP”的好处。
1、C。如果GDP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自身环境和大量浪费资源获得的,其经济发展的质量反而在降低。
29、(2004.全国)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近些年来由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份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
第四课综合检测
28、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突破1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
(1)请你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三条建议。
(2)假定你以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为题材,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经济常识进行课题研究。请完整写出你的选题“从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看------------”,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27、材料一 :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种每年损失2000亿元,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材料二:各类技工所占比例(%)
国 家 |
初级技工 |
中级技工 |
高级技工 |
中 国 |
60 |
35 |
5 |
发达国家 |
15 |
50 |
35 |
注:我国各类技工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技工人数的68%,高中、技校占29.4%,大专以上仅占2.6%。
材料三: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约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动力的巨大压力。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 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劳动者应如何确保自己就业。
26、材料一: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方面指出要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总量大体平衡,认真抓好粮食生产,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另一方面指出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努力培育肥力,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材料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5年国家将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品种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格。中央财政还将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粮食生产的看法。
25、2005年2月25日,由湖北省宜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宜昌日报联合编制的“农民进城打工服务线路图”,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份“线路图”中回答了农民工在求职务工中最为关心的19个问题,标出了湖北在北京、上海等14个省市设立的劳动服务机构及联系方式,公布了宜昌市中39个职业中介、劳动仲裁、就业培训等机构的地址、电话和责任人等内容。“线路图”印刷出来后被“抢”一空。“线路图”的印发 ( )
A.有利于规范用人单位的经济行为
B、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C.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就业
D.有利于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各种权益
24、目前,党和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下列做法符合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要求的是 ( )
①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③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④发展经济是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江苏省《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江苏的绝大多数农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申请低保补助。据此回答22-23题:
2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济 D.社会优抚
23、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
A.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上某些不幸者
B.社会保障的水平越高越好
C.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D.任何社会成员都同等地享受社会保障
据调查,目前我国外出务工人员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不足10%。没有劳动合同的保护,增加了农民工贪污追讨欠薪和维权的难度。据此回答20-21题:
20、上述材料表明签订劳动合同 ( )
A.仅仅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B.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C.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循 ( )
① 等价交换的原则 ②平等自愿的原则
③协商一致的原则 ④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