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并明确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由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B、这是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C、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这是发展国有经济的必要条件
7、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承认劳动者收入上的差距
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同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利益
D、按劳分配原则能使企业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6、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除继续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和重要行业外,一般性竞争行业将放开搞活。这种战略性调整将会:
①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共同发展 ②使国有经济比重下降
③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④使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主要是因为: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
C、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D、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4、在商品交换中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一定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这说明:
A、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B、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绝大多数场合实际是存在的
C、任何一个个别场合都不会出现等价交换
D、等价交换只是一个原则,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是不存在的
3、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权衡利弊,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里的“人民币”是:
①一种货币符号 ②我国的合法货币
③能够充当价值尺度的工具 ④本身没有价值的纸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毛泽东指出,市场交易,买者如果不丧失金钱,就不能取得货物;卖者如不丧失货物,也不能取得金钱。这就是说:
A、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B、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根本对立的
C、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1、著名的西凤酒厂围绕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工厂积极深化改革,建立了“生产围绕销售转,销售围绕市场转,市场围绕消费者转”的新思路。该厂围绕市场竞争搞改革意味着:
A、市场蕴含着优胜劣汰的压力 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C、只要改革就能搞好生产经营 D、竞争有利于提高该企业商品的价值量
33、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2002年GDP总值为1023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左右。2003年GDP总值为1166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2004年中国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2005 预期增长9%左右。然而,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达到1000美元,中国要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材料二:目前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实力及发展水平(人均GDP)情况:
地区指标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东北 |
经济实力 |
6.25亿元 |
2.52亿元 |
1.83亿元 |
1.16亿元 |
人均GDP |
14250元 |
6454元 |
5335元 |
10841元 |
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发展优势明显。中部、西部缺乏开放带动改革机制,在所有制结构上调整较慢。
材料三:我国与世界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单位GDP资源消耗等情况比较
年份 |
全员劳动生产率(美元/人) |
三大产业结构 |
单位GDP资源消耗 |
投资率 |
消费率 |
2003年 |
中国 1427 发达国家 45234 |
中国 50:22.3:27.7 发达国家平均 3.8:27.2:69 |
我国万元总能耗比发达国家高5倍 |
中国为 42.7% 世界平均不超过30% |
中国为 37% 世界平均约80% |
注:投资率(或消费率)反映的是投资(或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
结合上述材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年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有较大提高,总体进入小康社会。(2分)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所有制结构在东、中、西部也存在不平衡状况。(2分)材料三反映出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消费比重偏低,能耗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效益差。
(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看法(9分)
①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2分)②要调整生产力布局,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2分)③要切实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能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分)④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调节消费偏低的状况。
32、 中国园艺学会的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要搞所谓公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投产果园有30%为低产劣质园。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效益不高。 (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违背了价值规律
(2)请用(1)道理对两则材料加以分析说明。(6分)
)第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一道理表明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客观的。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可能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就可能低于价值。问题一的出现就是因为一些地方领导不按价值规律办事,不会预测市场需求,盲目发展水果种植,导致水果供大于求,果贱伤农。(3分)
第二,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具有调节、刺激和淘汰作用。问题二中水果单产低、质量差,主要是一些果农只会粗放经营,不懂得改良水果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因而必然在价格和质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提高单位面积果园的经济效益。(3分
(3)专家的分析对我们发展商品经济有什么启发? (3分)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否则就要受惩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