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分配,最终形成( )
A社会物质储备+生活消费
B物质生产部门基金+非物质生产部门基金
C国民纯收入+企业基金+劳动者个人收入
D积累基金+消费基金
5.我国国民收入的表现形式是( )
A当年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当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当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D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表现
4.上海市政府近年来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支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仅2000年一年上海市地图就更新了20多次。市政府用于城市道路的投资属于( )
A积累基金 B补偿基金 C社会消费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据此回答1-3题
1.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居民收入,这表明( )
A生产决定分配 B消费决定分配
C分配政策决定生产 D居民收入高低决定分配
2.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国民收入,这就要求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 )
A增加积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B增加消费基金,确保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增长
C在发展生产基础上,积累和消费要同步增长
D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3.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 )
A增加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B通过积累而不断扩大再生产
C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D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34、(1)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国家从整体上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4分)
(2)材料一反映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反映我国生产力不平衡性的要求;材料二反映出,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分)
(3)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②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③实践证明,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6分)
33、 (1)“公有”不等于“国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4分) (3)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只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轻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4分)
32、(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生产者必须重视自己商品的使用价值。(2分)(2)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将商品出售,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但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使用价值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其产品将无法销售,也就实现不了它的价值。因此,商品生产者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4分)(3)不重视产品质量,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将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是违法的行为。(1分)(4)不重视产品质量,而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从长远来讲,也会给商品生产者自身带来较大的危害。(1分)(注:其他合理答案如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可酌情给分)
31、(1)“看不见的手”是指价值规律和市场的调节作用。“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3分)
(2)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中的分配;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能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3分)
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一般特征,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活跃进行,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2分)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C D |
BC |
A B D |
B D |
B |
A B D |
AB CD |
A B D |
BCD |
AB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C |
D |
C |
B |
D |
D |
C |
B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D |
C |
C |
C |
D |
A |
A |
B |
C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