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A. 国有资产 B. 集体资产 C. 公有资产 D. 混合资产
1.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以致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下降的现象。当其出现时
①市场银根趋紧 ②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③经济增长率下降 ④各种商品价格持续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9、(15分)材料一:一女顾客到一超市购买商品,被经营者怀疑偷拿了化妆品而对顾客进行非法收身,结果并未发现商家所指的商品。顾客要求商场为其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遭到拒绝。
材料二:1995年3月8日,少女贾国宇在餐厅就餐时,因卡式炉爆炸而被毁容。
材料三:辽阳县兴盛村20多户农民,种下了从锦州义县购进的7500公斤玉米种,秋收时竟有70%不结玉米棒,造成2000亩的欠收,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1) 材料中的商家损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 伪劣商品有些危害?
(3) 消费者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8.十三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人轿车、低下来的食品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等词语来描绘这些变化。请简述消费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的一般趋势。
27、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提倡勤俭节约。而在通货紧缩条件下,要大胆消费。(6分)
26、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高消费必然促进生产的高度发展”,你如何理解这句话。(6分)
《人民日报》报道,汽车行业有望实现销售300万辆,轿车销售1002万辆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汽车市场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由集团消费向私人消费时代转变。1991年,中国汽车市场私人轿车的保有率仅占15%,2001年已超过40%,今年则有望突破50%。据此回答23-25题。 23.汽车消费向私人消费时代转变说明 A.汽车市场供给超过了市场需求 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C.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D.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增强 24.汽车销售量增长30%,使原以为加入WTO,关税降低会马上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冲击的人们,稍稍安了心。但是汽车行业不能有丝毫懈怠,应该 ①进一步通过技术和体制创新,提高自身素质②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③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④主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 A.(1)(2)(3) B.(2)(3)(4) C. (1)(2) (4)D.(1) (3)(4)
25.去年轿车消费增长33%,价格大幅度降低是主要原因,这说明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的价格和供求是互相制约的 C.汽车已成为人们的必需消费品 D.商品价值减少,价格一定下跌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巩固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好形势。据此回答21-22题。
21.面对国内需求不旺的市场,怎样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著名经济学家历以宁说:“消
费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最终启动起来。”
他在一次讲座中指出,消费者“可买可不买的,不买”和“可买可不买的,买”,这对
经济的发展大不一样。这位经济学家强调的是
A.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C.消费与生产相互作用 D.消费要适度
22.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立足点,而结构调整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结构
调整得好,在改进供给的同时,将有效地创造需求。这说明
A.结构调整的实质是扩大内需
B.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互为目的
C.扩大内需促进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
D.结构调整将促进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汇冷鲜肉”投资1.5亿元在某省建造起的屠宰规模100万头生猪的公司,由于当地生猪屠宰办只准销售当地肉联厂的猪肉,禁止外地生鲜肉进入本地市场,遭到罚款、没收、暴力恐吓、重复检疫等等不公平待遇,而无法运作。该省的11家食品公司也联名呼吁“救救我省生猪生产、救救税费流失、救救定点屠宰”。据此回答19-20题
19.面对“双汇”的竞争,一些食品企业向政府呼吁要求保护的行为
A.正确,维护了集体的利益 B.错误,回避竞争,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C.正确,政府有义务维护企业的利益 D.错误,政府无权干涉企业间的任何竞争
20.对材料中某省的做法可能导致的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A.导致外地企业退出本地市场,增强了本省企业的竞争力
B.维护了本省正常的经济秩序,稳定了财政收入的来源
C.保证了猪肉的质量,维护了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D.恶化了当地的投资环境,最终影响本地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利益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