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下列能办理存款储蓄业务的机构有( )
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政策性银行D信用合作社和邮政
51、2002年初,北京某一中学生在保险公司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付保险费5元,保险期一年。后来该生因意外交通事故受伤,住院3个月,花费医疗费用7000多元,经核定,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付给该生保险金额3800元。 根据材料回答。(1)商业保险的作用是什么? 答:商业保险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对 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2)商业保险是否比储蓄优越?为什么? 答:商业保险和储蓄没有谁比谁优越的问题。因为它们都是一种投资行为,它们都是由公民个人意愿决定的,他们的合法权益都是受法律保护,对国家和个人有着重要作用。商业保险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种必要措施;而储蓄是把社会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商业保险中的投保人在遇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时候,可以得到补偿;储蓄者在支取时可按规定得到利息。商业保险要到保险公司办理;储蓄要到银行、信用社、邮局、储蓄所办理。从以上不同点看,也说明不了谁比谁优越。 2、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起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利率水平,这是我国金融机构1996年以来的连续第八次降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贷款利率下调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答: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信贷资金发展生产,扩大生产规模。 (2)贷款利率连年下调为什么没有使银行储蓄存款额急剧下降? 答:(1)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走低,降息后居民的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并不降低,或降低不多;(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社会生活的风险意识增强,大多数居民仍然将安全性较强的储蓄存款作为投资和防范生活风险的主要手段。 (3 )我国政府连续下调利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我国政府连续下下调利率的主要目的,是要扩大社会需求,鼓励投资消费,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50、材料一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以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和社会救济为主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材料二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的学生都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1)材料二中的保险种类属于-------,个人投该保险应到 ------
A 社会保险 劳动与社会保障局 B 商业保险 保险公司
C 财产保险 保险公司 D 公费医疗保险 当地政府 (2)、材料一的保险与材料二的保险,在费用负担上的区别在于 A前者费用主要由个人负担,后者费用由个人负担 B前者费用大多由个人、单位、政府共同负担或政府负担,后者的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 C前者费用完全由政府负担,后者费用由政府、个人共同负担 D前者费用完全由政府负担,后者的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
49、李某手中有10万元积蓄想进行投资,既要求这笔资金流通性强和收益多,又要求安全性好。你认为,对他来说,最好的投资是
A、购买股票 B、购买保险
C、购买中小企业 D、购买政府债券
48.近几年,我国都要发行一定数量的国债。这是国家 ①解决财政赤字的重要途径②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措施③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④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7、2002年3月10日,今年凭证式(一期)国债开始发行,共计600亿元,各地出现了争购国债的局面。有关发行国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国债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②国债是由财政部发行的③发行国债是货币政策④发行国债是财政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6、在我国,公民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参与何种商业保险,由参与保险者自主次定,参与商业保险的费用由个人承担,保险范围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这说明①商业保险的对象是公民个人,不包括企事业单位②保险关系的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③订立商业保险合同必须遵循自愿原则④参加商业保险是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调查,目前购买国债已经成为国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首选。下列关于国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债利息收入属于劳动所得 B.国债可以提前支取
C.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D.国债是一种最安全的债券
44.增加储蓄存款,可以有效地调节货币流通。这一作用表现在①在生活资料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增加储蓄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②当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时,增加储蓄可以有效地缩减生产③将储蓄转化为生产投资,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促进货币回笼④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增加储蓄存款,对稳定物价有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3.公民存款储蓄,作为一种计划消费的行为,有利于①增加个人收入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积累大量资金③调节货币流通④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