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我国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政策的有
①对于一切国际事务,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决策
②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 ③在台湾问题上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④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当今世界进入高科技时代,各个大国均在制定、实施自己的发展高科技计划。日本制定了“科学技术政策大纲”,西欧有“尤里卡计划”,中国制定“星火计划”。这些情况表明
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科技发展能否取得优势、综合国力的强弱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高科技发展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④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小布什上台之处,曾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而今又把中美关系定性为“建设性和作关系”。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变和调整表明
A国政府对我国奉行遏制加接触的基本战略已改变 B.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 C.中美关系已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D.中美之间的基本矛盾和分歧已得到解决
9.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后,国际社会予以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进一步向世界阐明:中国崛起的性质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上述材料表明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 ②国家力量决定该国的国际地位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社会主义中国正在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2004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546号决议,规定美英在6月30日之前结束对伊拉克的占领,承认伊临时政府。中国在表决时投了赞成票。中国的这一态度表明
①中国对联合国及安理会的行动起决定作用 ②中国政府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原则处理国际事务 ③中国积极支持和参加联合国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一年来国际局势的发展表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仍不可替代。美国对伊拉克军事占领陷入困境后,不得不要求安理会通过新的决议,以便结束对伊占领,让联合国在帮助伊拉克政治过渡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单边主义在当今世界行不通B.联合国成了超级大国控制的工具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D.对他国使用武力违反了联合国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6.多年来的巴以冲突,使两国经济都受到重创:以色列经济降到了1953年以来的最低点,GDP负增长,失业率攀升,通货膨胀加剧,外汇锐减。巴勒斯坦受到致命打击,40多亿美元的损失,三分之二的人失业,半数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说明
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②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④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新世纪国际综合国力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这是因为
A.增强综合国力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最关心的问题 B.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C.增强综合国力能够使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D.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亚洲唯一一个正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组织,其所建立的国家间信任和长期合作关系,是亚洲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正在日益增加。在2004年11月举行的第8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东盟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全面启动的阶段。据此回答3-4题。
3.东南亚国家联盟属于
A.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世界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区域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4.西方媒体评论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战略宣言梦幻般地转变了双边关系,几年前这种关系还带这畏惧和敌意。”这一“梦幻般地转变”主要说明
①国家具有阶级性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只有主权国家才能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这里的“义务”包括
①确保本国公民充分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积极发展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