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 我国自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以来,“中国质量万里行”、“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持续进行。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必须开展打假活动?
答:(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能成为商品。 (2)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购买者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必须保证自己的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保证产品的质量。 (3)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损害消费者利益。
年 度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粮食总产量(公斤) |
4800亿 |
4925亿 |
4900亿 |
5080亿 |
4625亿 |
农民收入增幅 |
9% |
4.6% |
4.3% |
3.8% |
2.1% |
材料二 我国农民收入的60%来自种养业。据测算,每一元产品,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元,我国只有0.38元。我国一方面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走低,另一方面,还要进口生产高档糕点的专用小麦等粮食。 材料三 素有“冀东粮仓”之称的河北乐亭,农业人口达96%,过去单一的种植结构导致了“高产穷县”。91年,他们调整了农业结构,构成“西菜、东果、南部粮,沿海水产遍地养”的格局,全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为5∶5,全县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三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结合材料说明你对发展我国农业的认识。(6分)
经济常识(上册)补充基础题
52. 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守哪些原则?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积极作用?
51.简要回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
1.商品特有的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
A、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 C、平均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下列因素中,和纸币的发行量成反比的是 A、商品价值总量 B、待售商品数量 C、商品的价值水平 D、货币流通速度 4.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这段话表明 A、经济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B、经济关系来源于社会关系 C、经济活动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D、没有经济就没有经济关系 5.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要求 A、商品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C、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D、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相一致 6.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做劳动,因此不能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A、物的有用性是判断是否是商品的唯一标准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商品的价值大小是由使用价值大小决定的 D、劳动的有用性决定物的有用性 7.废品收购站之所以收购废品,因为
A、废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废品失去使用价值但还有价值 C、任何物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D、废品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8.近几年,我国加大了打假的力度,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这表明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使用价值决定价值的大小 D、伪劣产品和假冒产品都不是劳动产品 9.生产同一种商品,甲厂用3小时,乙厂用4小时,丙厂用5小时。对这三个厂产品价值量的正确看法是 A、丙厂生产的商品价值量大,因为生产的时间长 B、三个厂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一样大,因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甲厂生产的商品价值量大,因为该厂在同一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多 D、三个厂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不一样,因为它们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同 10.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正确的说法有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③有价值的不一定有使用价值④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⑤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1.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货币从现象上看都是物,但就其本质来说都是 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12.在商品柜台上,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这3000元是
A、商品的价值 B、现实的货币 C、商品的使用价值 D、商品的价格 13.货币之所以能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是因为 A、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B、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C、货币具有充当价值尺度的使用价值 D、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商品,也具有价值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A、它是代表最先进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B、它是通过国家计算得出来的 C、它是通过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 D、它是某一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在商品市场,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是正常的,买方总想压低买价,但卖方总想抬高卖价,而最后的成交又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这表明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 C、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D、商品价格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6.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是
A、价值规律是内容,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具体形式 B、市场机制是内容,价值规律则是具体形式 C、价值规律存在于商品经济之中,而市场机制只存在市场经济之中 D、二者一样,都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7.2000年7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载文说,如果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下半年通胀仍有升高的机会,黄金可能重获市场青睐,成为对抗通胀的保值工具。这则材料主要表明 A、黄金价值升高引起通货膨胀 B、黄金本身具有价值,贮藏黄金可以起到保值作用 C、黄金是主要货币 D、生产黄金,是各国抑制通胀的主要手段 18.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归根到底是由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 B、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C、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19.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B、公有制所占比重 C、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D、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20.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我国能够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 A、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决定的 D、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决定的 21.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应当 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②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③国家放手、企业绝对自由 ④依靠科技进步 ⑤遵循价值规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2.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是 A、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B、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3.市场有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之分。有形市场主要是指 A、广义的市场 B、狭义的市场 C、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D、商品交换 24.商品服务市场必须遵循平等性的原则。平等性是由 A、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B、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 C、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D、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决定的 25.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A、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 B、市场经济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C、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市场和计划这两种调节手段,计划更为重要 26.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 A、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B、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 C、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的要求 D、科技发展的要求 27.企业是以__________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________的_____组织 A、效益 服务 经济 B、盈利 服务 经济 C、公益 产品 社会 D、服务 劳务 生产 28.居民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从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所以,居民购买股票是 A、储蓄行为 B、按劳分配行为 C、为了取得有价证券 D、投资行为 29.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这表明 ①股份制可以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 ②股份制既是公有又是私有 ③股份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30.某地有两家国有小企业,甲厂因产品销路不畅和经营管理不善而连年亏损;乙厂产品畅销,但因缺少资本而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经当地政府协调,两家企业进行合作,使双方的经济效益都明显提高。这种做法 ①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②是国有资本结构的调整 ③使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④提高了国有资本运行的效益 ⑤是政府强制干预经济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扩大企业规模 B、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C、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D、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使企业的增长方式由_____向_________转变 A、粗放型 集约型 B、集约型 粗放型 C、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33.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某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A、原来年获利10万元,现资本扩大一倍,每年获利20万元 B、投资规模比前一年扩大20%,利润增长10% C、在本年度内生产成本和产值均增长50% D、企业投入减少了50%,而利润总量不变 34.对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有的直接依法破产,有的可以停产整顿改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规范国有企业,实现优胜劣汰 B、优化资源配置,搞活国有经济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35.根据上题得出的结论,这种经济活动的实质是 A、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 B、调整产业结构 C、优化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D、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36.厂长(经理)负责制最明显的特征,是突出厂长(经理)在行政指挥中的作用。但是,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必须建立在 A、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之下 B、企业法人的基础之上 C、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 D、职工的监督之下 37.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是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者。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 A、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B、企业与职工的关系,现实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C、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充分体现公平性、竞争性的市场规则
D、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现实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38.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重要的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B、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
C、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 D、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总值 39.在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和农用生产资料源源不断地从城市销往农村,农村对工业品的吸收消化能力越来越强。由此可见 A、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日益先进的技术设备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更多更好的生活资料要靠工业来提供 C、发展工业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 D、农业能为工业提供广阔市场 40.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键是 A、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B、增强对农业的物质投入和资金投入 C、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D、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1.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原因是 A、农业问题是我国当前的中心问题 B、只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了,我国的一切其他问题都解决了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 D、农村、农民问题和政治权利紧密相联 42.工业的现代化程度及其发展规模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B、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C、没有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 D、工业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43.第三产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和。在我国,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下列属于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是 A、金融业、保险业、信息业、仓储业 B、饮食业、保险业、信息业、旅游业 C、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技术服务业 D、科学研究事业、饮食业、社会团体 44.在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①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②义务的履行总是以权利的实现为前提 ③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 ④权利也就是义务,义务也就是权利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45.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__________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以________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A、日常生活 共产主义理想 B、特定劳动 为人民服务 C、社会交往 集体主义 D、日常工作 奉献社会 4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最后一道程序是 A、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书 B、若有毁约行为,到劳动仲裁机构处理
C、认真履行劳动合同 D、由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鉴证 47.“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 A、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特定的职业要求必备的特定技能和品质 C、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48.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上海、青岛、大连等275个大中城市先后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使数百万人受益。这属于政府实施 A、社会优抚行为 B、社会福利行为 C、社会救济行为 D、社会保障行为 49.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社会成员的_________权利而提供_______的一种制度。 A、基本生活 救助和补贴 B、物质生活 贷款和拨款 C、文化生活 救助和补贴 D、基本生活 养老和保险 50.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因为 A、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而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B、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D、只要大家都遵守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会建立健全起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此卷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39.根据以下材料活动问题
材料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年度 |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
比上年增长% |
2001 |
95933 |
7.3 |
2002 |
102398 |
8.0 |
2003 |
116694 |
9.1 |
材料二:我国与世界平均投资率、消费率的比较
|
投资率 |
消费率 |
中国2003 |
42.7% |
37% |
世界平均 |
不低于30% |
80% |
注:投资率(或消费率)反映的是投资(或消费)在GDP中的比重。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26.7%,个别行业甚至达到121.9%
材料三:我国GDP状况
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发达国家的倍数 |
2003年我国资源消耗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 |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 |
|||||
美国 |
德国 |
日本 |
钢铁 |
水泥 |
媒 |
石油 |
天然气 |
3倍 |
5倍 |
6倍 |
1/4 |
50% |
30% |
8.3% |
4.1% |
(1)表1说明什么经济现象,表2、表3反映了2003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什么特征?(4分)
(2)表2、表3所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4分)
(3)综合上述各表,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看法。(8分)
38.材料一:某市一家国有大型机械企业,因经营不好,亏损1.6亿元。企业经营者主动找某汽车制造厂,要求兼并,被兼并两年后,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4倍,实现扭亏为盈。
材料二:在国家确定实行“优化资本结构”的18个试点城市中,已正式或正在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达151家,其中已破产终结59家。
材料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强强联合”行动由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征公司、南化公司及江苏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联合组建东联石化集团,被喻为“五鹤齐飞”。
材料四:通过优化重组,我国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公司企业,如海尔、长虹、宝钢,它们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简要说明上述经济现象的意义。
(3)结合材料四,说明我国公司应怎样搞好经营?
37.银行储蓄,利国利民,所以银行存款储蓄越多越好。
36.建设节约型社会意味着要抑制消费。
35.有人认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多。你认为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