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李家庄精明能干的大李,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动村民养鸡,使李家庄成为有名的养殖基地。同村的困难户老吴得到政府的救济,在大李的帮助下增加了养殖收入,生活明显改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这主要表明:
A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 大李致富主要是他的效率高
C 老吴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政府救济和大李帮助的结果
D 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公平
13.我国一方面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现先富;另一方面又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说明:
① 国家在初次分配中注重的是效率 ②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③ 国家运用税收等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④ 这是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和谐社会建设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保护,在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中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实施社会救助、社会互助,解决人们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A 我们应该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B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C 我国应大力发展生产力 D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1.通过对若干国家经济史的统计,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
A 经济增长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
B 经济增长会自发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 市场经济会使收入分配日益平均化
D 经济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根本途径
10.某国有企业为建立健全职工收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逐步实行职工持股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对企业这一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 强化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取消了按劳分配
B 改变了国有经济的性质
C 是探索企业内部建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
D 是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生产总量的增加,还有赖于对已经获得的物质财富进行合理分配。回答8-9题。
8.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离不开按劳分配,这是因为:
A 可以实现绝对公平 B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是我国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 D 有利于提高效率,实现社会公平
9.社会生产总量增加了而收入差距拉大了,也不能说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还需要我们:
A 以公有制为主体 B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要完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①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和奖金 ② 股金分红、房屋租金 ③ 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 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 ①② B ① ③ C ②④ D ③④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在公有制内部才能实行按劳分配,公有制内部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B 按资金分配和按资本分配只是表述不同,实质是相同的
C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
D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下列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
A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B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
C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
D 按劳分配就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4.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是:( )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 社会成员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
C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状况 D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3.购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方式。对这种分配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 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② 它属于剥削所得 ③ 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 ④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