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5.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仍然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主要是因为 ( )
A.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B.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还较大
C.一国的消费水平要与国情相适应 D.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不富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4.如今,“打包”的现象越来越流行。人们在餐馆就餐后,将剩菜“打包”带走是很平常的事情。这说明 ( )
A.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了 B.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了
C.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了 D.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
23.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消费属于 引发的消费。 ( )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22.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 ( )
A.大力发展经济 B.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C.消除居民收入差距 D.平均分配个人收入
2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07年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相比2006年以来罕见上升。这是因为 ( )
A.居民收入增长低于一些农产品价格涨幅
B.居民的消费观念不科学
C.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D.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下面是甲乙两位关于买房的对话。甲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乙说:“我年轻时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回答19-20题。
19.从甲乙两位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 )
A.甲乙都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
B.甲是生存资料的消费,乙是享受资料的消费
C.甲是租赁消费,乙是贷款消费
D.甲是钱货两清消费,乙是贷款消费
20.如何看待甲乙两种消费方式 ( )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18.影响消费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 ( )
①可支配收入 ②商品的价格
③商品的性能、质量 ④商品的外观、包装、广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这种商
品的 ( )
①需求量减少 ②供应量增加
③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无法确定
16.《需求有弹性》说明了 ( )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
②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③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大
④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等价交换是指 ( )
A.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每次商品交换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D.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