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8.两位老太太在对话.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贷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够买一套房子了。”从两位老太太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A.甲是超前消费.乙是求实消费
B.一位是生存资料的消费.一位是享受资料的消费
C.甲是贷款消费,乙是钱货两清的消费
D.二者相比较.乙的消费方式更合理
27.城市的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近年来,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消费心理预期。导致了中低收入者“不愿.不敢花钱”的心态。这表明
A.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B.高物价将导致消费水平的提高
C.家庭消费与社会无关
D.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7%。回答25-26题。
25.在收人水平相对稳定的前提下.CPl高位运行对居民的影响是
A.增加社会财富 B.减少消费支出
C.降低生活水平 D.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26.引起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可能是
①供求关系 ②商品的价值 ③国际消费品价格上涨 ④纸币的发行量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4.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现在.运动服装.饮料.电视.IT.通信等全球各类企业“烧钱”数百亿美元.展开了广告大战。众多企业积极把握奥运机遇.是因为
A.消费者通过广告宣传获取服务的知情权
B.广告宣传可以使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
C.消费者容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
D.广告宣传可以提高促销商品的价值量
2008年4月25日.美国总统布什下令暂时停止增加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希望以此来遏制国内石油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此前。石油输出国组织轮值主席道科鲁也表示.应提高欧佩克的原油剩余生产能力,以平抑市场.稳定油价。不过.这些相关努力即使能治标也未必能治本。因为要使油价回归合理轨道.恐怕还得尽快排除那些非市场诱因.在寻求和平解决伊朗核危机.尽快消除中东地区诸多不稳定因素方面下功夫。回答21-23题。
21.通过暂停战略石油储备.以遏制油价上涨.体现了
A.商品的价格主要由国家决定
B.价格可以调节生产
C.人们通过调节供求关系.以影响商品的价格
D.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2.通过提高欧佩克的原油剩余生产能力,以平抑市场.稳定油价。说明了
A.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会影响供求,供求影响价格
B.商品的生产能力越强,价格就会越高
C.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格会相应降低
D.商品的价格归根结底是由价值决定的
23.上述材料还告诉我们
A.价值规律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B.商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C.商品的价格总是和价值相符合
D.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商品的价格
20.从2008年1月开始,财政部.商务部等部委正式启动“家电下乡”工作,山东.河南和四川试点省份的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手机三类家电,将获得l3%的财政补阽,这是继国家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后,首次对农民在消费领域进行的直补。这一政策将有助于
①降低家电的价值量 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③改善农民的消费结构 ④促进家电企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随着国际市场油价大幅度上涨。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l500元。这将会
①促使消费者减少成品油的使用量
②引起大排量.高油耗汽车的销量上升
③促使生产者增加成品油的生产
④增加汽车运输公司的生产成本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意思是商品的价格贵到一定程度就会贱.贱到一定程度就会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
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 D.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17.下列对价值.价格.供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波动影响供求关系
②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关系和价格相互影响
③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价格波动又决定价值
④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在进入铁路客流淡季时.以D字开头的高速列车票价实行打折.并且离始发站越远折扣越大.比如北京西站至汉口站的Dl25次列车.进入郑州站以后才可能有折扣.折扣票价从最高的9折多起到最低的7.5折。据悉,此举主要是为了保证长途列车的上座率。回答15-16题。
15.用打折的方法保证淡季列车的上座率.主要利用了
A.供求影响价格 B.价格影响需求 C.价格调节生产 D.需求决定价格
16.铁道部规定,D字头列车票价折扣最低不能低于6折.这是因为
①商品的价格不可能低于价值
②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③价格过低会导致企业亏损
④每一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交换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